第一百八十六章 西夷北上(2)(2/3)
的私下海贸。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那在大明之外的疆域,可是价值千金的奢侈品,只有最富裕的那一部分,才能享受的啊。”孙传庭:“……”对天子所讲的这些,孙传庭其实并不知情,包括多数的大明文官,其实也都不是很清楚,或者干脆就不知道。小书亭唯一知晓此事的,多数是出身江南籍的文官,可对待这些事情,哪怕是他们清楚,也是揣着明白装湖涂。原因很简单,利益使然罢了。“不知孙卿是否想过一点。”崇祯皇帝伸出手,笑着说道:“相隔大明万里之遥的欧罗巴,那一批批赴明的传教士群体,究竟是为了什么,要来到大明呢?他们真的只是单纯为传教吗?不尽然吧。包括欧罗巴各国,不管是海上武装,还是诸多海商,为何都盘踞在南洋诸国,甚至想打开和大明联系的地方?孙卿清楚这些代表着什么?”“臣愚钝,不是很清楚,陛下所讲的这些。”孙传庭迟疑刹那,作揖行礼道:“…究竟是代表着什么。”“当然是为了利益。”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先前,朕曾和汤若望他们交谈过,就说一件瓷器,还算不错的那种。若是在大明治下,能卖几十两银子,那乘船渡海去往南洋,去往欧罗巴,就能卖几十两金子。十倍的差额啊。甚至这个贸易差额,会更大。一件尚且如此,那一整船呢?这能带来多少金银?朕先前算过一笔账,就江南这个富庶之地,那庞大的官绅、商贾等群体的名下,所窖藏起来的银子,少说会有两亿两银子。”孙传庭:“……”天子所讲的这些,颠覆了孙传庭的认知,毕竟大明每年赋税,那才多少银子啊,江南那边,怎么可能会藏着这么多银子啊。可惜,这些都是事实。就这个时代背景下,大明对外的贸易顺差,是极为庞大的,欧罗巴各国,辛苦掠夺来的白银,多数都以这种形式,流入到大明境内。甚至为不吓住孙传庭,崇祯皇帝将这一数额减少许多。只可惜这些流入的银子,多数都藏在暗地里进行,使得大明朝廷这边,并没有见到任何好处,甚至还深受其累。“孙卿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欧罗巴各国,其实最想要的,就是一个能见到阳光,真正能进行交易的区域。现在,朕给他们了。陈延生在天津那边,设立海关衙署,建天津造船厂,包括之后筹设的天津十三行,人才行署,交易行署等等,都是紧密围绕开海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