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5章 曲颈向天歌,一定能胜利(3/8)
,长安守着函谷和潼关即可,又何必在雒阳上费工夫?
函谷沦陷,雒阳必然不保,潼关沦陷,长安就是危险。
所以杨修去长安,不管是当质子,还是去求援军,结果都是一样。
雒阳会在曹军的第一轮,或是第二轮的进攻当中沦陷,杨彪要么就是必须臣服于曹操,要么就只能是死在雒阳。而杨彪投降曹操,杨修则在关中,看起来似乎很美,不管哪一方胜利,最终都能保存点筹码,但是实际上是最差的选择,因为不管是在哪一方的人最终存活下来,都不可能得到后续的重用。
那么质子的意义又有多大?
顶多类似于投降输一半,而且再也没有上桌的机会。
在杨氏面前,最好的选择就是战事展开的时候,彻底的倒向一方,然后才能分享胜利的果实,当然也要承受战败的风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选斐潜,还是选曹操,这是一个问题。
……╭(′▽`)╭(′▽`)╯……
大河以北。
冀州地面。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曹军面前,但是和杨彪杨修不一样的是,这些曹军已经没什么好选了。
大堆大堆的曹军人马,正在拔营而起。
曹军其实也秉承了大汉常用的颜色,红黑为主,皂青色的麻布袍,熏黑或是漆黑的盔甲甲片,然后在铠甲之下是黝黑和灰黄的皮肤,构建成了一个并不是多么雄伟的大军。
在这些兵卒之中,最为精锐的,也是最为严谨的,当然是曹氏和夏侯氏的直属部队。
而中军之外的营地之中,就有些不够看了,很多都像是直接拉扯而来的各地民夫,老弱病残,混杂不堪,不管是行走还是陈列,都不成什么样子,就像是在黄泥里面的爬虫,麻木且毫无生气。
这些郡县的民夫,基本上都是用来作为转运粮草所用。
人的悲喜,各不相同。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兵卒也是人,民夫也是人,但是在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