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三国之谋伐> 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2/6)

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2/6)

每天一斤口粮,也就是差不多五六汉斤的食物便足矣。 邻居家不过三口人,那么大个麻袋最少能装两石,够他们家吃一个月的了。 “赵仆射不是说了嘛,非常时期,以备不时之需嘛。” 邻居憨厚地笑了笑,晃了晃袋子:“走吧。” 二人住南城津门外,要去粟市,首先得入津门进入洛阳内城,然后再从南宫外直道通过东门的耗门进入粟市。 邻居边走边和赵琳聊着天,说道:“赵仆射的俸禄有六百石,一半钱一半粮,家中亲人也都送回了老家,一人独居,朝廷发谷四百余石,家中也缺米粮吗?” 赵琳苦笑道:“如今朝政停摆,洛阳周边叛乱不止,大司农那边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给官员发放俸禄,再不买粮食,我就得饿死。” 汉朝的俸禄是给年薪,六百石的意思不是指真的每年给六百石食物,而是840石粟谷。 按照当时的规矩,一半钱一半粮,每月发35斛谷,以及价值35斛谷的钱币,相当于每月发500公斤左右的谷物作为工资,另外一半是价值500公斤谷物的钱。 从这一点上来看,汉朝的工资也不算低,一个低级佐吏月谷8石,靠自己养活一家三口不成问题。 问题是这是西汉时期的工资,西汉的时候每年财政收入只有40亿,其中一半用来支付官员工资,所以会导致官员的工资特别高。 然而那个时候物价也非常便宜。 比如宣帝元康年间,一石谷居然才五钱,为历史上最低米价,还有武帝建元初年,米价一石八钱,文景之治时期,米价普遍在30-40钱一石,因此西汉时期的官员俸禄非常不错。 而到了东汉之后,经济是发达不少,中央财政在光武帝时期就能达到200亿,每年剩余有个80亿。 可通货膨胀也少不了,谷价在正常时候是300-500钱,像战乱时期,飙升至1000钱一石,再过几年到汉末群雄割据时代,2000钱一石都买不到。 这一点,在《后汉书》上多有记载,如《后汉书·虞诩传》“诩始到,谷石千,盐石八百。”晋朝的崔豹在《古今注》记载汉末割据时期,“州郡大饥,谷石二千。” 就好像后世,90年代,人们普遍工资在数十到数百元左右,这个工资足够当时的人们生活过得非常愉快。 因为那个时候的房价才几百元一平,米价盐价极低,出门吃个早餐也不过三五毛钱,甚至一分两分钱都还能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