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顽贼> 第六百七十五章 天塌有高个(1/7)

第六百七十五章 天塌有高个(1/7)

    张缙彦开赌了。

    其实照折他一开始的想法,对刘承宗把他放进布政司当经历的安排,是在心里偷笑的。

    虽然他早前的官职不过知县,但说心里话,对元帅府这种叛军政权,进士出身的年轻官员,在心里很难没有优越感。

    这个年代,三十一岁的进士,四年为官两地父母的优秀履历,都不用他自视甚高,明摆着宰相之才,谁视都高。

    别说他在缺乏高端人才的元帅府能耐住寂寞,就是把他搁在大明朝廷,照样也耐得住。

    锻炼二十年,这人不毁在党争、战乱里,稳住了是铁定能进朝廷中枢的。

    促使他跳到元帅府唯一契机,就是觉得朝廷在这个大环境下,大概率是撑不了二十年了。

    因此宁愿到元帅府来坐个冷板凳。

    种树养兔,在没人的冷清衙门里一点都不着急。

    先到先得,就当占个位置,反正元帅府的地方治理框架很快就会搭起来,不然你咋治理地方嘛。

    你早晚要用我。

    可是张缙彦在陕西布政司呆了一个月,他发现元帅府这鬼地方名字是真没叫错,妈的跟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人家的基层框架就是一坨屎,没有制度,非常野蛮,完完全全的人治。

    元帅府能离谱到什么程度?

    就说新设立的陇西道,涵盖了平凉、巩昌二府,这一道的驻军总兵是王文秀,其麾下游击将军杨承祖负责驻扎静宁州。

    静宁州在籍百姓,一千八百三十人;驻军,两千一百二十人。

    该州未设知州,最高官员是个通判,叫马元利,曾为礼衙尚书、西营八大王张献忠的把总,大元帅的延安乡党。

    咱就说,他驻军咋能比百姓人口还多呢?马元利一个以剽悍善战的基层将校,怎么就当了主管运粮和水利的通判了呢?

    但还真挺管用,马元利成日里送来的公文,都是计划让百姓垦多少亩地,在游击杨承祖的协助下修了几道渠。

    甚至修个渠还得跑到平凉府借人。

    要么就是报告漠南都督府哪个将领的家眷过去开垦土地了。

    其实这还算张缙彦能理解的官员公文。

    可是到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