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七十八章 谋士密谈(3/5)
知的消息,从自家族人中得到的消息,综合起来一看,他那些手段,只是一个学童而已。此时的学者们,还远远没有被禁锢思想。就像诸葛亮,从来不歧视商旅,也大力发展蜀国纺织业,作为军需。实用第一。这也是诸子百家最后一个能发挥光芒的大时代了。汉代尊儒学,但并不独尊,汉家自有制度,以王霸道杂之。“难道就无法可制?我观其人行径,是要刨我望族之根,世家之基也。”崔成不甘心道。荀彧摇摇头:“何为望族?三代好学成之。人与人不同,族与族不同,太行山人不过广施教化,好学之族,上进之人,自然脱颖而出。”“正是如此,吾兄所言甚是,我正想去太行山人那里求学,只是之前黄巾未灭,道路不靖。”荀谌也是大为点头。他们作为世间的超谋之士,自然对自己的头脑大有自信。深信如果去太行山人那里求学,自然能大有成就。绝对比那些寒门贫民子弟强出无数。事实也是这样,毕竟他们有着深厚的学问基础,而且有着良好的实践环境。崔成顿时明白了。面对太行山人这一横空出世的真贤者,他们崔家选择保守一路,敌视之;而荀家则选择接纳学习。高低立刻见了分明。没有办法,他只好道:“我观其人,自建制度,将来必要代汉,难道两位也要支持不可?”荀谌默不出声。荀彧则是皱眉道:“正因其人要代汉,我们才要深入门下,学其道,才能反制之。”崔成点点头,最后还不死心道:“真就无人,无兵,无将可敌之?大将军,宦官,当今陛下?”荀谌摇头笑道:“太行山人以太行山为根基,广立山寨,把守险要,开垦荒田,内有泉水,外人以十万之众讨伐,也足以抗拒。”“如今陛下耽于享乐,雄心早消,两位皇子年幼,内有宦官,外有外戚,争斗不休,黄巾一事,已经消耗巨大。”“可是各地还有乡勇,还有各地刺史……”崔成又问道。“乡勇自保有余,眼光短浅,有长远眼光者,此时尚无兵权。”荀谌摇摇头。崔成彻底明白了。同时深深浮现出恐惧。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太行山人悄悄落子,就落在了众多势力无暇或者不愿意顾及之处。山地贫瘠,就是鸡肋,又有几人愿意为了鸡肋,大费周章?于是就眼看着太行山人有谋反之举,也是漠然应对。“可恶,这不就和之前的黄巾一事相同吗?明明几年前就有人向朝廷示警,朝廷却置若罔闻……”崔成突然恍然大悟。“是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