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进入正轨(2/4)
则是全国经济浪潮中的一个强音。深区吸引的众多企业,将在产业链上产生连锁反应。就拿制造业来说,新入驻深区的企业可能会增加对原材料的需求,这就会影响到提供原材料的企业,无论它是在深区本地,还是远在我们这座小城。”
在另一个中等城市的报社,记者小王接到任务后,立刻开始收集资料。他联系到了一位曾经参加深区招商会的本地企业家。
小王问:“李总,您参加了深区的招商会,您觉得这次招商会对咱们这儿的企业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李总在电话那头笑着说:“小王啊,这次深区招商会让我看到了人家的开放和创新。他们提供的优惠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深区吸引了那么多高科技企业,这对我们传统企业来说也是一种鞭策,我们得加快转型啊。”
小王根据采访内容,精心撰写了报道:“深区招商会:远方的灯塔。深区此次招商成果斐然,其成功的招商模式和吸引的高端企业,对其他城市的企业犹如一盏明灯。本地企业家李总表示,深区的发展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也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地方报纸的这些报道,让深区招商的消息传遍了全国的大街小巷。在一个小镇的书店里,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报纸。
其中一个年轻人说:“看,深区发展得这么好,我都想去那里找工作了。”
另一个年轻人点头称是:“是啊,说不定在那里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先进的理念。”
而在一些乡村的村委会办公室里,村干部们也在讨论着这些报道。
村长老赵说:“深区的发展对我们也有启示啊,我们虽然是农村,但也要想办法吸引投资,发展特色产业。”
1982年除夕前一个星期,深区的投资项目终于进入正轨了。冬日的阳光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虽有丝丝寒意,却也难掩蓬勃的生机。
杨开,这个深区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杨文和杨强的陪同下,带着冯爱国一起视察几个工地。他们坐着一辆有些破旧的吉普车,一路颠簸着驶向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