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其他类型> 秦时记事> 第97章 风眼橐龠(1/4)

第97章 风眼橐龠(1/4)

    如今的低配版高炉建造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耐火材料一解决,铁匠们只消看一眼就能记住构造。



    大家只想立刻验证一下那种炉温!



    倒是秦国工匠铁炎指着帛书下方的注释:“此处要对称五至八个风眼——秦君,这太密集了,我们的橐龠每一个都需要很大空间。”



    橐龠是如今的风箱,是巨大的皮囊配合木板等物制成,拉动起来需要很大地方。



    而这里,对称风眼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根本施展不开。



    秦时看了一眼医明,对方脸颊泛红,情绪激动,显然等待此刻已经许久。



    她站出来,大声道:“有这样的风眼,证明我们就要制作新的橐龠——风箱。”



    橐龠制作简单,木框皮革搭配即可。但风量小,每次使用都十分耗费人力,效率很低。



    但风箱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秦时给出的是活塞式风箱,密封的相当紧密。



    这一切,还有赖于医明的深刻钻研。



    她很少随同秦时在外服侍,做起事来也不如赤女乌籽周到细心,连宫中琐事懂得都不如他们多。



    但唯独有一点,在医药方面,只要给她一句话,她就能沉下心来钻研。



    比如秦时曾说过的鲜竹沥能治咳嗽,她如今已然令人烤制出来许多,且在咸阳宫奴婢中小范围试过了。



    而杜仲胶是秦时更早一些跟她说的,听闻此等草药熬出胶来有大用,她立马便试制了许多。



    有这种类似橡胶的弹性物质存在,风箱想要做的效率更大,密封性更好,绝对不在话下。



    此刻,她的情绪也相当激昂。



    这种笃定的态度感染了大家,因此哪怕仍是不懂这个风箱,但大伙儿一致不再怀疑了。



    医明昂首挺胸,此刻也志得意满。



    最重要的材料解决了,剩余的锻打技术描述出来就简单许多。



    一来是将楚国如今基础的百炼钢技术再精进一下。



    二来是在炼制中,生熟铁混合不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