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夏夏,人生腾飞(1/3)
青沙岛属于特级军工岛屿,岛内的军工研究所拥有全国最顶尖的设备。比如武钢“一米七”轧机系统、二氧化碳激光器、以及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X射线衍射仪。这些设备都来之不易。当世界用禁运筑起高墙,华国一代代科学家用血肉之躯填补技术的鸿沟,没有超级计算机,就用纸笔勾画,没有精密仪器,就用十年青春打磨磁铁。深山实验室里,一个个旧仓库里都装着自研的核心部件,每一颗螺丝都拧紧了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才让被封锁的粒子在华夏大地撞出惊雷。而今,文颐斋牵着夏夏的小手出示身份信息之后,搭乘电梯一层层直通地下,又通过一道道严密的检查关卡,才正式走进这扇通往华国顶尖科技的大门。正门大厅摆放着巨大的东方红一号火箭模型,左边墙壁横幅写的是“真正的存在不需要被看见”,右边则挂着“沉默的观测者才听得见宇宙心跳”。如果实验室级别有排序,深山>地底>地面。要不是因为那张参考神舟十四号模型的图纸,文颐斋估计带了夏夏进入这里。霎那间,小团子登时觉得眼睛根本不用了,胸腔里像是装着一个叮哐作响的闹钟,闹腾得马上要蹦出来。“夏夏你看,这些设备都是你的前辈们造出来的。”文颐斋蹲下身来与她平视,语重心长地说道:“未来你同样会遇到更多问题,或许因为设备精确度不够,或许是实验材料不足。但老师希望,你能继承前辈们“用土办法解世界难题”的胆魄,不惧错误,它们是通往完美的阶梯。”这番话如同火星溅进干草堆,种下一把终将震撼世界的火种。夏夏肃起小脸,攥着扳手的掌心都渗出汗水,郑重且用力地点头。后来拥有独立实验室的霍砚秋同志,拒绝使用任何电子记事本,坚持用砚台研磨石墨烯导电墨水书写实验日志,声称“量子不确定性需要古典载体的制约”。毋庸置疑,文颐斋是位言传身教的好老师。见小团子听进心里,文颐斋欣慰地起身,继续牵着她走到最里面那间实验室。一身白色实验服的科学家,大约五十岁上下,正埋头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切割东西。夏夏张大嘴巴,眼睛都亮了,她还是头一次见到独当一面的女性科学家。“老李,你快来看看这个气压式喷水三级火箭设计图。”文颐斋兴冲冲地将图纸递过去。来时的路上,他已经派了警务员打过招呼。李朝阳从鼻腔里发出一声气哼,“一个小娃娃的信手涂鸦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