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其他类型>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第140章 夫妻同心(1/3)

第140章 夫妻同心(1/3)

    母亲晚年的时候,提及父亲总是离不开民国28年的往事。在母亲口中,父亲在那年豫北大战后便生了一场很重的病,回到重庆的家中休养后不再见客,都是由母亲代劳。委员长(姑且这么称呼吧)只来看望过两次,据母亲回忆,第一次是在父亲从郑县回来之后,那日两人在房中密谈半个小时。而后数月,父亲一病不起,经常说胡话。母亲说曾听到过什么【虫豸】【大一统】【海岛奇兵】,如今想来,倒是贴切。期间孙将军、邱将军与廖叔先后来看过父亲,都是由母亲接待的,父亲昏睡在床,他们只是看了看就走,只有廖叔问了母亲的预产期,表示一定会从安南回来,说是要当孩子的义父。当然,不是我的,是我二姐沈念北的。第二次委员长来探望父亲便已是在5月,当时母亲已经怀胎7月有余,我姐的胎动很厉害,她时常直不起腰,可委员长却是匆忙地直奔父亲卧室,并没有关心她这个表侄女。这次没人知道两人谈了多久,母亲说他睡着了,醒来时,父亲已是蹲在身边守着她,满眼愧疚。可次日,父亲却还是在病床上躺着,没有回郑县,也没有回安南。按时间算,该是随枣会战结束那会儿,李宗仁,哦不,应该叫德公,德公与王叔、霍叔都来看望过父亲。直到这个时候,父亲似乎终于有了底,便与母亲敞开了心扉。自那天后,豫北、安南便经常有人回来,如果父亲身体抱恙,便是母亲挺着肚子主动揽过职责。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许多将领都如此尊敬母亲的原因。也似乎是从那日起,父亲与那位【海岛奇兵】越走越远了。节选自沈安南:《我的父亲》-——第2卷第33章——山城的7月气温总是不会那么温柔,蝉鸣与喧嚣成为了黄山的旋律,这些声音似乎都在为了迎接新的生命到来。沈母早在两个月前便带着穆小白,也就是沈复兴在金陵收养的义女,因为担心俞程不满,便一直将养在川府。小院内,护士不断进出,更换着各种器械。整个山城最好的妇产科医护都在这里,半个山城的百姓也都知道,今天沈夫人要生了。不知道多少人在家里默默为沈复兴祈求,这个动作从沈复兴称病回渝就已经开始。没有倒在战场上的汉子,总不能倒在病榻上吧?从下午有反应到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小时,沈复兴面色苍白地站在院里,只是不断地深呼吸,他甚至都不敢去问医生什么情况。陈布雷与林蔚已经先后过来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