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海运代漕好处多(2/7)
而作为开辟航路的功臣,他当得起这番礼遇。不要看金国海军、宋国海军、山东义军皆是通过海运南下,但那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孤注一掷。但是商业跟军事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在军事上,可以用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作冒险,难道在行商上也可以如此吗?所以,除非是有成熟的航路,否则根本不可能用海运代替漕运。但是成熟的航路也得是用命填才能填出来的。东亚也没有地中海那种大澡盆,一出门就直接面对狂暴的西太平洋,对于海运技术要求太高了。然而即便有这么多困难,在一代又一代中华航海家的努力下,到了宋朝,这一切终于有了眉目。从科技上来说,舰船的建造技术已经成熟,尤其是指南针牵星术与水密封舱的发明使得远洋航行有了可能。而宋金两国之间的海洋贸易与军事交锋也使得航路的探索愈加成熟。无论是通过李宝寄来的信件还是说苏保衡留下的文书,刘淮都发现,近海是难以开辟航路的,因为暗礁太多了。看上去最稳妥的循岸而行不仅仅会遭遇浅滩暗礁,更是会迁延时日。反而是远洋航行才是正路。但是大洋航路有一个重大问题。风帆时代中,洋流与季风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在许多古代留下来的海图中,吕宋岛的位置要比台湾近太多,就是这个原因:洋流可以让舰船事半功倍。理论上,找到这个有洋流与季风相助的航道,稳定的海运就成了可能。何子真可谓是海运奇才,而且运气也极佳。在比对了大量的宋金的资料,并且询问了许多宋金官员将领渔民商人之后,何子真从崇明岛出发,带着十艘载满粮食的大船,东行至黑水洋,也就是江苏东北的那一处海面,随后直接抵达山东成山,也就是山东半岛的最顶端的那个角。期间一艘舰船也没有损失。如果按照历史发展,这条航路将会在一百三十年后,也就是元朝至元三十年,由海运千户殷明略所发现,这条航路在历史上被称作殷新航路。这条完整航路应该是从太仓出发,到山东成山,再到天津大沽口。舰船可以通过黑潮暖流一路顺风北上,从浙西抵达天津不过十日而已。该航路开辟以后,实现了每年春秋的两次海运,不过十几年,就能稳定向北方输送百万石粮食,最高的一年输送了三百八十多万石,堪称黄金航路了。后来因为元末大乱,江南的义军为了断掉大都的粮草,自然就将这条航路废弃了。而如今,新航路的发现自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