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虎贲郎> 第492章 公事为重(1/4)

第492章 公事为重(1/4)

    安邑城外西北近郊,河东大学。河东大学的建造方式参考军营,本就是军营基础上扩建而来。一处大厅内,诸葛瑾巡查于此。厅内百余名学子围着两排很长的桌案而坐,整理着军中抄获而来的各种竹简。这些竹简都已经过了初步的筛查,能运来到这里的多是散文诗赋笔记之类。从前线运来的竹简并不多,许多竹简搜集后都是就地掩埋,等待以后挖掘运输。具体埋了多少竹简,很难统计。撤军时运力宝贵,这些竹简过于沉重,是跟着甘宁的船队返回陕津,再陆运近百里,再装船走黄河经涑水而上,运抵安邑。更重要的版籍、地理、经义竹简则装船走汾水北上运抵晋阳,去了晋阳也是暂时封存,等待以后龙城大学运转后,有了廉价劳力后,就能整编、梳理那些经史版籍山川资料。诸葛瑾只是奉命来这里视察,大学并不强迫这些学生来参与解读、分类,只是给出了管饭管住的待遇。大学城内的屋舍都是原来的营房改建而来,都是有火炕的,燃料就是东边十几里处的北郭氏庄园里的马粪、牛粪。北郭氏庄园改成军营后,被划分为河东骑士营驻地。哪怕河东骑士分散于各处军屯镇、庄,北郭骑营还负责战马的训练,有固定的马粪产出。诸葛瑾左右观察,在人群中没有找到二弟诸葛亮。又观察片刻,才在几个教授陪同下去其他学科巡视。河东大学有道、法、德、经、史、农、兵、数、工一共九个学科,整个大学城也因此分成九个讲学区域,并不限制学生的求学范围。各科有祭酒一人,教授主讲数人,这些人多以徐州人、弘农、京兆尹、河南尹、天水人为主。并不设立专管大学的负责人,说白了就是个散装的大学。因此这些祭酒或教授,对诸葛瑾很是巴结。诸葛瑾也没什么独特的大功勋,就是跟着大司马前后两次出征关东,每次都是提点军医事务罢了。他的权力并不大,甚至对外没有什么可以管的,可架不住伤兵痊愈后感激诸葛瑾。而诸葛瑾的叔父、大司马幕府西曹诸葛玄,幕府各曹缺员补人、内部晋升转任,都是出自诸葛玄之手。诸葛玄管的是幕府内务,可架不住人家升迁为河东郡守。原河东郡守赵绪,转任太原郡守。作为赵氏的乡党,诸葛氏权力不大,可影响力以及底蕴也在飞速膨胀。诸葛瑾很快来到工科视察,见许多学子正一起编织铠甲,就问:“这是何故?”工科没有祭酒,准确来说没人愿意担任,觉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