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主次矛盾(2/4)
水东岸的襄陵、杨县。赵基直属的匈奴各部,则安置在汾水西岸的平阳。至于贺赖部、大楼部与去卑的独孤部,则安置在河东郡西北部吕梁山区域的北屈、蒲子,蒲子城将成为独孤部的驻地,也是匈奴右部王庭所在。只要是河东境内的匈奴,就要服从于这个制度。要么主动迁徙离去,要么击破后拆解,补充到各部,补为奴隶。赵基会赎走大量的男女,之前是这些人充当部落里的廉价劳力、奴隶、润滑剂;匈奴各部想要维持稳定,就必须补充奴隶,让奴隶来承受生活的沉重负担。蒲子城被另一个匈奴名王控制,未来还得打一场。对方若主动退去,自然能消弭战争。可各地草场有限,本就闹的不可开交。内迁、南迁是主流大势,你违背主流大势向北迁徙,谁肯给你让出那么大范围的草场?所以蒲子城的战争无法避免,匈奴其他部落唇齿相依,注定会介入进来。游牧部族的战争就这样,只要打起来,会将周围部落卷进来。战争越持久,如似风暴酝酿一样,会吸引越来越多人的部落搅合进来。赵基整编完陉城匈奴,带着千余骑返回军营。然后,城上的刘协又见赵基率两千虎步军渡河,前去整编北岸匈奴。几乎是眼睁睁看着舟船往来,将大约五六百匈奴人送到南岸军营中。一直驻守在南岸军营的去卑也率部渡河,他将率领独孤部、大楼部、贺赖部扫荡汾水西北、吕梁山南部的匈奴各部,以及董卓迁徙、安置来的羌胡。当年董卓以胡制胡,安置羌人来抵挡匈奴内迁,也预防羌人作乱。这些年里,这些羌人依托城邑顽强生存。匈奴人终究缺乏攻城技巧与决心,也没有长期围城的客观条件。只能压缩这些镇羌城的活动、生存范围,无法消灭、兼并这些羌人。羌人也不信任匈奴人,而现在情况有变,羌人已经失去了选择余地。此前匈奴各部相争,谁都没有攻城的决心,也没有围城的条件。如今统一调度,即便不攻城,仅仅是包围,也能困死这些羌人。所以留给羌人的选择余地不多,早早派遣使者来谈判,争取有利条件后归顺朝廷,接受朝廷节度,也就成了一种必然。起码有朝廷调解纠纷,羌人依托城邑,可以扩大活动、生产、开发的范围。而代价无非就是缴纳血税,分出一部分人来效力。此前匈奴各部与羌人长期对立,羌人再擅长防守,也守的很辛苦,大量劳动力要投入军事。生产力不足,要养活的人口不减,生活物资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