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养望(2/6)
一个中影的韩山平都能在内娱呼风唤雨成这样,如果路老板交好他的一把手领导呢?第二,这涉及到一个养望的问题。就像我国古代被朝廷几度征辟而不至的名贵清臣,或者独居书院开创学术派别的大儒一样。他是可以在这种场合上提出自己的旗帜性观点的。即商业片和文艺片并没有天然的优劣之分,而拯救中国电影,做大这块蛋糕的必然是商业片,或者叫类型片。这件事他第一次在北电怒怼黄世贤、陆钏等“文艺界”人士时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把这杆旗帜插在自己的城头,以后提到内地的商业片导演之首?路宽。后世提到谁在中国电影黎明前的黑暗提出的真知灼见?路宽。提到谁在文艺片占据舆论统治地位的内地电影界,进行了思想大解放,促进了行业进步和产业升级?路宽。有了这样的名望,当局以后再审查他的电影时顾忌会更多,体制内大大小小的阎王小鬼会对他和问界会更客气。有了这样的名望,以后挂个北电导演系副主任、对口单位挂职干部的阻力就会小很多。有了这样的名望,问界文化传媒的品牌价值也会因为他个人IP的炒作获得增值。总之是利远远大于弊的。2003年11月3号,北电小礼堂,一场刻意避免了官方严肃氛围的文艺圈座谈会悄然进行。之所以说是刻意避免严肃氛围,首先是地点选在了学术气息更浓厚的北电校园,其次是以座谈会的形式召开。既然是行业内的座谈会,就要邀请各行业人士参加,多角度去论证这个事情。比如影视公司华艺兄弟、刚成立的新视界、小马奔腾、紫禁城影业、上影、西影厂等国营厂。比如业内较大的经纪公司荣幸达,经纪人王金花,发行公司保丽伯纳,以及娱乐媒体行业的光纤传媒。电影局来了三位领导,一把手佟刚,副总姜平、副总张红森。其中姜平是今年刚刚从上影集团调任,张红森是从山影集团调任,中途在北电挂职过一段时间的副教授。此外还有中影集团韩山平、华夏影视刘建。后者是原电影局局长,今年刚刚到任,任期三年。学校也找了导演系、表演系的志愿者学生们做一做服务工作。刘伊妃知道路宽今天要出席,自己联系了田状状带她进来,还坐在靠前的位置,能把今天的热闹好好地瞧个究竟。“亚闻!罗进!”她看着几个眼熟的同学带着志愿者的袖章在现场做着准备工作,压低了声音打招呼。“茜茜,你回国啦?”“茜茜,跟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