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其他类型> 文豪1983> 第106章 六边形战士(1/3)

第106章 六边形战士(1/3)

    这话把余切难住了,他思考了一会儿说:“我们可能还是要更注重本国的情况,在未来的几年,可能就有很多文学要出现了,到时候有足够的素材可供《文艺报》来发挥。”“你认为我们不必学国外的文学吗?”冯木立刻问。“冯主编,我认为跟进国际文学,和创作自己的文学,这之间没有冲突。”冯木点点头,不知道是赞同还是反对。半小时后,鲁孙也把《伤痕文学为何必然消失》看完了。他简易总结了余切文章的思想:“你这篇文章,把‘伤痕文学’置于死地了!”随后,鲁孙把全社上下,当时在社内的人都请到小会议室,临时开了一场通气儿会。会议的主题就是这篇文章。鲁孙掰开指头数:“从受众基础上讲,这种题材已经失去了读者的喜欢;从技法上讲,伤痕文缺乏艺术造诣……”“但最关键的是从政治上来看,它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再去写这些,很不适宜了。当然,有一些回忆的文章存在,这是应该的,因为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但不要一窝蜂似的写,这样雷同的比惨哭诉,不要再继续下去了!”在通气会上,鲁孙和冯木,竟要求社内的编辑一齐来表决:到底应不应该刊登这篇文章。计票人就是余切,因为他不是《文艺报》的同志嘛,他是中立的。“一票、两票、三票……不许双手举起来啊,那是作弊!”“四票……十一票……”最终,数到过半,余切抬头望着冯木和鲁孙,他俩点头道:“看来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们应当配合这一篇评论文,写一些支持的观点,表达我们的立场。”“这样,不仅仅是符合文学理论的,也符合我们的定位!我们《文艺报》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历来都有领导进行指示,由文学巨匠作为领衔主编……我们应当主要展示文艺作品中,较为积极的一面。”的确如此,茅盾就是《文艺报》的第一任主编。这份报纸是有一些创刊立场的,并不像《收获》、《十月》那样,是一份完全的纯文学杂志。《文艺报》旗下有一份不定期杂志《文艺情况》,有个外号叫“文艺内参”,交由领导批示,其定位可想而知。中午,余切和《文艺报》几位编辑聚餐。由于该报社没有食堂,不得不借用文化部门的机关食堂,这又是另一种尴尬了。冯木说:“今年,上面已经批准了我们《文艺报》和文联、作协一齐建办公大楼的方案,你不要看我现在是一个编辑,其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