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其他类型> 文豪1983> 第28章 当余旋风结束(大章一,笔会剧情完)(1/5)

第28章 当余旋风结束(大章一,笔会剧情完)(1/5)

    东京大学,中国哲学文学会,简称为简称“东大中哲会”。余切被邀请来分享的地方,就在这里。这地方二战时期和侵略有关系,现在逐渐演变为纯粹的研究机构,亚洲各国的研究者都能被吸收进来,中国人本身也能进去。国学大师季线林就和东大中哲会的教授搞过联合研究。因为得知“请”来的中国年轻作家,中哲会的门口已经聚集起了一批学生和教师。他们站在门口列队,等余切一下车后,就热烈鼓掌,并送来了一片银杏叶。“余先生,银杏叶在我们东京大学有‘学校’的意思,因为我们东京大学的校徽,正是银杏叶,整个学校里面最受游人注意的也是银杏叶。”“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东京大学遍地都是落下的银杏叶,十分漂亮!”好啊,银杏叶代表东京大学。余切说:“燕大最漂亮的时候是秋天,我们有一个文学家写过《故都的秋》,就是说在燕京这个地方,对于文学家来讲,秋天的时候最漂亮。”有学生问:“燕大的校徽是什么?”“是‘北’和‘大’两个篆体字上下叠着,创作这个校徽的人你们肯定很熟悉——鲁迅。”这些学生顿时就激动了,鲁迅在中日两国的文坛地位都极高,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但日本人不知道,鲁迅还是一个封面设计师,他们问余切鲁迅设计这个校徽代表什么?余切卖了个关子:“这就是我接下来要分享的东西。”“你不是要说核时代下的文学吗?这究竟和鲁迅有什么关系?”余切道:“文学是有关于民族性的,这些校徽的不同,恰好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民族性,哪怕是到了核子时代也一样。”核子时代,和民族性有什么关系?这算是起了个好开头,来旁听这一场分享的人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一些中哲会的研究员来了:松丸道雄,研究甲骨文的;蜂尾邦夫,研究中国礼仪的;池田温,和井上靖一样,也是研究敦煌学的,还有个尾上兼英,这个人是专门研究中国左翼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在研究领域,余切这些人写的是“当代文学”,民国的文学称之为“现代文学”。池田温今年已经五十,他和季线林照过面:“我上一次来中国,还没有听季线林说过燕大出了这样的学生。”尾上兼英一向瞧不起年轻人:“我认为他是被捧出来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本国媒体选择了他,但如果他因为这些宣传迷失了自己,那就完蛋了。”池田温就道:“余切能和井上靖(敦煌学)做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