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胡惟庸就这?(2/5)
并没有那般诚惶诚恐,反倒十分轻松,仿佛理所当然。不远处武将勋贵集团站在一起,另外还有少部分文官,约数十人聚在一个角落。如果站在午门上方的宫墙上往下看的话,就会看到宫外除了极少数单薄的个人以外,九成以上的文武官员都自动呈现出三方势力。势力最大的自然是以胡惟庸为首的集团。他们通过淮西籍乡党互相举荐而来,加上其他地方官员投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体。其次则是以李文忠为首的武将勋贵集团。他们与文官不允许有交集,早朝列班次的时候也要各自分开,私底下更不许接触,独立于朝政之外。最后则是浙东集团的残余势力。以前刘伯温等人在的时候,浙东集团虽然处于劣势,但人数也不少,至少百余之众,勉强能与胡惟庸势力分庭抗礼。可如今随着刘伯温等人病逝,很多浙东集团的官员遭到胡惟庸罢黜,势力早就大不如前。其中职位最高的竟然只是刑部侍郎钱唐以及翰林院编修吴沉。本来新任礼部尚书张筹也应该是浙东集团的人,他是无锡人,以前跟宋濂一起定制过宫廷礼仪,与浙东集团关系很好。但史书记载他颇善附会,当上礼部尚书之后就对胡惟庸颇为巴结,目前虽然并非胡惟庸集团核心人员,却也已经与浙东集团走远。所以现在浙东集团可以说是小猫两三只。除了钱唐以外,其余人基本都在五品以下,即便是上早朝,位置也极为靠后。“咚咚咚!”宫门上宦官重重地敲响了大钟。午门缓缓打开。两侧侍卫让开道路,百官随即列好排序,自午门入宫,过金水桥,至奉天门,随即步入了奉天殿外广场。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刻奉天门殿外广场下,不知道何时已经站了一百余人。他们并没有站在玉阶下,而是站在位于玉阶右侧的位置,那里旁边就是文官们所立之处,与文官们相距大概有那么几丈远。此时是寅时三刻,也就是早上四点钟。又是冬季,昼短夜长,天色昏黑看不清样貌,却是让人一头雾水。直到文官们徐徐走到了玉阶下方,借着奉天殿火光,才注意到这些人里似乎有些熟面孔。眼尖的人已经认出了那么几个。“咦,那不是以前的礼部员外郎吴伯宗吗?他不是被罢黜谪居凤阳了吗?怎么在这儿?”“那个人好像是韩宜可,他以前是监察御史,因为弹劾丞相被贬去西安了,怎么忽然被召回来了,莫非”“快看,是薛祥,他居然也回来了。”那些在旁边站着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