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我们要抗争!(1/3)
三日之后,王承恩带着王德化,前来觐见。
朱由检问道:“东厂办事还是有些拖沓,审个人至于用三天?”
王德化赶忙回道:“皇爷息怒,奴婢只审了一个晚上,他就招了。”
“那为何今日才送供词过来?”
“实在是供词太多了,他写了三天……”
朱由检闻言,拿起御案上厚厚的供词,翻看起来。
这一看不打紧,竟然冷汗直流,心中不住后怕。
根据汤若望的供词,此人进入大明之后,除了传教,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大明的各类书籍和先进科技整理成册,再通过传教士送回西方。
更可怕的是,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数百年,早在宋元时期就开始了。
“自元世祖时,方济各会士孟高维诺奉教皇之命东来,除传教外,更肩负搜集东方典籍之责。彼时大都藏书阁中《齐民要术》、《武经总要》等珍本,皆被秘密抄录,经航运送往欧罗巴……”
朱由检倒吸一口凉气,说道:“忽必烈时期,中原就有传教士了?”
王承恩看着王德化,使劲使眼色,大概意思是,问你话呢,快说啊!
可是,王德化却默默低着头,心中暗道,我只负责审讯,别的我不懂……
无奈之下,王承恩只好陪着笑说道:“大抵是这样吧……”
朱由检没有理会,继续看下去。
“……嘉靖三十年,佛朗机人方济各沙勿略冒死抵我大明台山,临死前仍念念不忘《永乐大典》。据其所言,郑和下西洋时,船员曾向西洋人提及此书乃包罗万象之奇书,欧罗巴各国君主无不垂涎……”
这份供词非常详尽,倒也难怪王德化审了三天才送过来。
根据供词记录,大约在三百多年前,天主教方济各会士孟高维诺到达大都,也就是今日的北京城,得到忽必烈的允许在中国传教,此后不断有传教士登陆东方。
但是从洪武年间的海禁开始,很多人无法进入中原,比如嘉靖三十年,佛朗机方济各沙勿略抵达台山上川岛,但由于明朝的海禁政策,他无法进入内地,最终死于该岛。
沙勿略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只为了传说中的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