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10章 郑学休矣(1/4)

第110章 郑学休矣(1/4)

    皇帝亲至,本就是表达一个重视臣子的态度,没人会追究什么细节。除了曹睿本人以及随军出征的大臣外,其余在洛阳的众臣早就来过,没有再拜第二次的道理。因而将空间都留给了皇帝、王肃以及司马懿、辛毗等寥寥几人。祭后,曹睿也丝毫没有遮掩的意思,当着众人的面问道:“王卿,待王司徒百日卒哭之礼后,是否要朕下令夺情?”皇帝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瞬间安静了,纷纷将目光投向王肃。司马懿对于王朗、王肃父子受到的宠信早就有些不满了。而此时除了司马懿外,辛毗也同样皱眉盯着王肃的面孔来看。不是,你王肃不过三十余岁、何德何能主动让皇帝问你是否要夺情啊?大家都是侍中,凭什么你与陛下私交这么好??就凭你是王朗儿子?其实刚才曹睿的话语之中,用词并不准确。用‘夺情’二字不妥,该用‘起复’二字。所谓夺情,乃是和丁忧相对的一个政治词语。父母死后,官员需要去职返家守丧,称为丁忧。若匿而不报、隐瞒家中父母丧事,若经查出则会严惩。而若朝廷根据需要、不许官员丁忧,这种事情被称为夺情。如果已经开始服丧,但丧期未满、被朝廷叫出来做官上任,这样被称为‘起复’。对王肃,用‘起复’合适。可不管皇帝用词准确与否,表达出来的对王肃的重视,足以让众人侧目了。王肃神色一凛,恭敬一拜:“启禀陛下,臣自年幼之时就得臣父亲传,素习儒学、日日不辍。如今正值臣父丧期,请陛下准臣守满三年之丧。”曹睿瞥了王肃一眼。他没和王肃客气,自然也认为王肃没有和他客气。若王肃想做个世俗礼法上的孝子,那就随他去好了。曹睿轻轻点头:“三年吗?那便是二十七个月?”“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王肃答道:“臣已经考证过了,郑玄所言二十七个月乃是妄语,二十五个月才是正理。”曹睿并无什么意见,二十五个月也好、二十七个月也罢,皇帝从不需要纠结细节。但一旁的辛毗皱眉问道:“子雍,夙来都是二十七个月。不知子雍之论、是哪里比郑公之说少了两个月?”王肃干净利落的答道:“郑玄所语二十七个月,乃是依照间传所言,期而小祥、期而大祥、中月而禫。”“既葬十三月小祥,二十五月大祥。郑玄将‘中月而禫’的‘中’字解作‘间’,而在下将‘中月’指作‘月中’。”“如此而言,就差了两个月。正合《三年问》中‘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