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工造大封赏!朱檀暗访【求追订】(1/4)
“微臣认为无线电报对于国家的用处主要在军事、行政、情报三方面,故而可以在这三方面的各级机构中加设专门负责收发电报的职司。”“比如行政方面,在无线电报机制作还比较困难,朝廷也缺乏管理经验时,可先在各行省的布政使司衙门设立电报局。”“给电报局配备至少两名电报员,以及专门的护卫人员,外加其他人员若干。”“如此一来,早期只需要二十几台电报机,陛下便可以通过与各行省、都司及时通讯,以加强对行省、都司的掌控力。”“至于军事、情报方面,可以此法类推,初期所需要的无线电报机大概不到百台,若出了什么意外事故,也方便朝廷挽救。”对于一位成熟的帝王来讲,军队、情报才是真正的权力核心,财政、民政都得往后靠靠,所以刘宽才拿行政来举例子,并不对军事、情报方面给出具体例子。他一顿之后,接着道:“最主要的,还是在朝廷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电报事务的衙门,对地方各级类似电报局的职司进行垂直管理。”“比如说行省布政使司中的电报局,其财权、人事权乃至护卫武装,都是独立的,只受朝廷的电报衙门管。”“布政使司只有借用电报局收发电报的权利而已,而不得插手其内部人事、财政等事务。”“另外,电报局的电报员等主要官吏最好是定期轮值,避免其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微臣目前所能想到的大抵就这些了。”朱元璋听得点头,脸上笑容更加浓郁了,道:“你这些建议不错,咱会认真考虑的。”“对了,这无线电报机如今多久能造出一台?又需要多少钱?”刘宽看向李涉。李涉道,“回陛下,无线电报机就大明目前工造水平而言,还属于十分精密、复杂的机器,很难进行批量生产。”“其大部分零部件都依赖能工巧匠手工打造,且成品率比较低,故而制造一台无线电报机不仅工期长,成本也颇高。”“如以这两台无线电报机为例,打造一台须得集中我研究所全部工匠,再加上一些其他部门工匠的配合,耗时至少两个月,方可造成。”“材料、人工的消耗算在一起,一台电报机大概需花费近三十万贯,且其中类似橡胶这种珍惜材料还是难以估价的。”两个月?一台三十万贯?听到这个两个数字,不论是老朱、朱标,还是一众阁臣都不禁微微皱眉。虽然如今大明财政很宽裕,却没人认为三十万贯是个小数字——在刘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