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上芜铁路,翰林议政【求追订】(1/4)
刘宽听了笑道:“朝廷要维护法律,自然得以身作则,给予发明人专利费用。”“但陛下不要只看着朝廷给私人发明者专利费,也得看到,朝廷下面有众多研究机构、科研人员,能拥有的专利必然更多,民间要用也得给朝廷专利费。”“微臣可以肯定的说,若专利法落实得好,朝廷能从专利中赚到的钱,肯定比给出去的钱多得多。”“另外,后世专利并非永久的,会根据种类不同设定时限。”“如后世新朝,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期限仅十年;外观设计专利则为十五年。”“最后,有些高科技成果,外界一时很难破解,那么研发者便可超越保护期限一直获得利益。”朱元璋听得点头,“原来还有专利保护期限一说——后世律法果然成熟,少有漏洞啊。”这时朱标开口道:“妹婿,这专利保护法听着确实不错,但即便以朝廷的力量,想要落实好也很难吧?”“比如说,专利如何鉴定?又比如说,如何禁绝不交专利费的仿造之事?”对于朱标的问题,刘宽并不意外。他道:“太子殿下,专利鉴定是个技术活儿,只能依靠朝廷培养的科研、工造人才。”“至于专利法的落实,其实在后世都是很多国家要解决的难题——仿造者层出不绝,有时候仿造与发明又很难界定,想要追责确实难。”“可即便再难,有专利法和没专利法完全是两回事。就好像秩序,有秩序和没秩序也是两回事——再差的秩序也比没秩序强。”“只要大明设立了专利法,并尽力去落实,哪怕开始落实的效率很低,也能大大鼓舞发明创造者,于科技发展大有裨益。”听了刘宽这番话,朱标还在沉思,朱元璋已忍不住赞叹起来。“再差的秩序也比没秩序强,这话说得好啊。同理,有法律肯定比没法律强——专利法的事咱也允了,同样交由天工院去办!”老朱是可劲儿的给权力,刘宽却不敢全都接着。他立马道:“陛下,专利法的制定及将来专利的界定,可以由天工院负责,但朝廷的专利费以及追责民间仿造之事却得由财部、刑部有司负责才行。”朱元璋点头,“这事咱明白——不该分给你的事,咱也不会让你担着。”刘宽又道:“陛下,将科技司改组为天工院怕是需要不短时间,因此微臣想等‘上芜铁路’通车后,再完成此事。”“上芜铁路”指的是上海到芜湖这条直隶江南铁路。朱元璋问,“上芜铁路大概何时能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