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朱樉:我咋办?【求追订】(1/4)
如今大明朝廷就是老朱的一言堂,所以朱橚实际在问老朱的决定。对于此事,朱元璋早有“思虑”,便道:“咱初步的想法是,凡确定今后留在国内的藩王,护卫军不得超过三千人,且不再任军职,亦不委派军事任务。”“其次,亲王爵位只可传三代,郡王职位只可传两代,之后爵位便开始一代代递减,直至最终成为只保留宗室名头的庶民。”听到这里,朱橚、朱梓等人都不觉得意外。当初朱棣跟他们提起封藩海外之事,给的理由之一,便是以大明如今对宗藩的供养政策,一两百年后大明宗藩群体将会变得极为庞大,宗藩俸禄会成为朝廷一大负担。此外,若每任皇帝都如朱元璋一般,给予儿子、兄弟众多田地乃至在地方开矿、收取杂税的权利,那么一两百年后大明便会被各脉藩王分走很多田地等利益。朱元璋采取宗室爵位递减的政策,显然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至于减少确留国内的藩王护卫军人数,并不让其接触军权,在朱橚等人看来,应是朱元璋以史为鉴,防止藩王谋乱造反。唯有刘宽、朱标、朱棣三人知道,老朱这是以“后事”为鉴,不想大明发生“靖难”之事。朱元璋顿了顿,又接着道:“尔等除了不能在军中任职外,从政、从商亦将受到一定限制。”“从政者不得为部院主官,不得入内阁、军机处,亦不得为地方主官。”“从商者,既无免税优待,也不得仗势欺人,更不得涉及违法之事——有司会将从商的宗藩作为严厉监督的对象。”“因此,尔等若要留在大明本土,最好是钻研文学,或是投入科研事务中。当然,若有兴趣,在琴棋书画等方面探索一番亦可···”在朱元璋讲述他对确留大明本土藩王的安排时,刘宽又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样子。若不如此,他担心自己会露出异样表情,让某几个细心的皇子看出什么来。因为老朱此时所说的这些政策,其实都是从他嘴里问出来的。那还是去年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他在科技司院“上班”时,被老朱派人叫去了奉先殿。当时不仅朱标不在,就连李贵都让老朱打发了出去,殿内只剩老朱跟他两个人。因为老朱承诺对此事严格保密,他才提出了对确留国内藩王的几条建议,甚至对海外藩王之事也提了几嘴。所以,今日老朱才能说出这番话来。作为知情人,刘宽看着老朱装作这些政策是其自己所想的样子,自是有点儿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