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76章 黄河变清!数字生命【求追订】(3/4)

第176章 黄河变清!数字生命【求追订】(3/4)

何先进,我们都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不因时光流逝而改变,不因人类发展而改变。”“希望在未来,当我们的子孙后辈来到这里,生活在这里,他们看见的是远比现在更加葱郁,更加丰沛的一片沃土。”“而它,叫作——黄土高原!”视频在令人振奋激昂的配乐中结束,可老朱一家子却久久难以回过神来。过了好几息,竟是朱雄英先开口打破安静。“刘老师,后世黄河水真的变清了吗?”刘宽微笑着道:“部分河段的黄河水确实变清澈了,但要令整条黄河水都变清澈,即便是后世的中国,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师生两人这一交谈,其他人也都回过神来。朱标感慨着道:“后世居然能令黄河水变清,简直如同神迹啊。”老朱就实际多了,思考着问:“这视频中说后世新朝建立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只有百分之六?”刘宽点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在此前一直都在减少,根据后世推算,明初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大概在30%左右。”“但历史上大明太平两百多年,人口爆发,最高时可能超过两亿人。”“到了清代,因为有美洲农作物的传入,人口又进一步爆发,最高时有四亿多人口”“再加上明清两代都没有对黄土高原展开治理,甚至都没有保护植被的律法,自然令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连续下降,黄河泥沙含量越来越多,中下游泥沙淤积也越来越严重。”朱元璋道:“咱以前不知道便罢了,如今既然知道了,自然也会设法增加黄土高原植被,克制水土流失。”“那什么飞机播种咱们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耗费大量人力去种植树苗也不划算。”“不过,命百姓多种植油松、侧柏以稳固水土却可以却是可行的。”“还有那鱼鳞坑、淤地坝、旱作梯田,更是保养黄土地水土、肥力的良方。且能令地方各自办理,无需一次性组织太多百姓,倒是好用得很。”“那辽地的樟子松,能耐干旱,竟适合于西北,待明年咱们拿下了整个辽地,派人搜集树种,推广到陕晋甘地区便是。”“嗯,那柠条作用也可命地方劝农官告知百姓,多种植于沙地···”老朱明显记性很好,把视频中于大明有用的信息都记了下来,并且已经有了如何布置的想法。其实,若刘宽穿越到明末,根本不会去管环境的事,一切以发展为先。但既然是穿越到明初,这些事又是可顺手而为的,他自然便想让老朱、朱标去作为一番。如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