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42章 请允热气球升空实验!【求订阅】(1/3)

第142章 请允热气球升空实验!【求订阅】(1/3)

    朱允炆又开始卖萌了,刘宽早已免疫,不受影响。他笑着道,“你所说只能算一个半——咱们之前怎么定义浮力的?浸在流体内的物体所受到的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叫做浮力。”“羽毛这个倒还好,风筝被人拉着在天空飞翔,其实主要受三个力作用,即自身重力、风力以及人通过丝线传递的拉力。”“这里面虽然也有空气浮力作用,但很微小,极难独自与风筝重力相平衡,故只算半个。”因为这个时空没有人比刘宽更懂自然科学,上面也没有限制他的教育系统,所以,他上自然课虽然也做教案,但真讲起来确是兴之所至、详略由心,并不拘泥于事前所写的教案。这样讲课的好处是他讲得投入,学生们也听得投入——因为就跟聊天、听故事似的。坏处其实更多,比如原定的一节课内容经常讲不完。若非刘宽有意控制,可能经常讲着一个课题,便跳到了另一个课题中。空气浮力这一课题,便是刘宽通过之前的浮力课题有意延伸出来的。朱允炆听他的回答只能算一个半,略有些失望。却听刘宽接着道:“念你第一个现象描绘得不错,便加2学分。坐下吧——其他同学可还能想出别的空气浮力现象?越典型加分越多。”如果问液体中的浮力现象,大本堂学生都能列出一两个来。可要问涉及空气浮力的,除了羽毛、树叶、鸟儿、风筝之类的,绝大多数学生便很难想到其他了。但在刘宽期待的目光下,却还是有一人举手。“好,朱檀同学。”朱檀起身后,自信地微笑道:“回老师,学生觉得孔明灯便是一个典型的空气浮力现象。”孔明灯?其他学生一听恍然,随即纷纷懊恼,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刘宽则一拍手掌,笑道:“很好!孔明灯确实是很典型的空气浮力现象!朱檀同学加5分!”他接着示意朱檀坐下,他便携带过来的教具中,抽出一张提前让春兰画好的大幅孔明灯图画,挂在了黑板上。“先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孔明灯虽以诸葛亮的字来命名,但目前并无任何一个有力证据证明它就一定是诸葛亮发明的。”“因为孔明灯在还有其他的称呼,如天灯、祈愿灯,等等。至于其出现的时期,则应该在后汉末年至五代之间。”“待到宋代,便已经有了在元宵节或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放灯的习俗。”说到这里,刘宽问:“同学们应该都放过孔明灯吧?”只见除了朱植、朱允炆,其他学生都点头说放过——这让两小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