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茅盾文学奖(3/6)
评选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每3年评选一次(后来改成了4年一届),参评作品需为长篇,作品字数要求在13万以上。
“茅盾文学奖”形式如同诺奖,更是新中国的第一个长篇文学奖项,更何况获奖以后还有奖金,可以说每个作家此刻都对这项殊荣心驰神往。
但最终花落谁家呢?
在座的作家们东张西望着,觉得总是在这些个面孔当中诞生。
毕竟,可以说当今文坛最优秀的那一撮作家此刻都云集于此了。
“谌容能拿么?”
“谌容同志?谌容同志长篇写的好像太少,参选作品要13万字呢。”
“我觉着张洁有希望。”
“.”
作家们低声讨论着。
不过他们口中的大部分作家,都缺少一部能够参选的长篇。
情况也确实是这样,这些年中短篇作家在文学界大放异彩,选择长篇赛道的作家反倒是比较寂寂无名。
“你们怎么不提江弦?”有人开口提醒。
他这么一说,众人这才回想起来,或许是最近一篇《高山下的花环》为江弦带来了太多的亮光,以至于他们很多人都忘记了。
在之前的几年里,江弦始终坚持在长篇领域进行创作。
“许三观卖血记、米、琉璃月照铜钱.还有啥来着?”
“草房子!”
“这儿童文学也算?”
“那能算儿童文学?”
“你们别忘了芙蓉镇.”众人这么一盘点,这才发现江弦这小子的创作数量有多恐怖。
其他作家呕心沥血花费数年时间,才能耕耘出一部堪称经典的长篇。
江弦才这么年轻,就已经能掏好几篇出来了。
“这小子是得奖热门啊!”
茅奖还在评选阶段,便有不少作家笃定江弦一定能够获奖了,成为了作家们眼中的热门夺奖人选。
与此同时,江弦也在想着茅奖的事情。
对于获奖,他心里有把握也没把握。
毕竟他这个蝴蝶已经扇动翅膀,谁知道历史会不会是原本的轨迹,而且中国文学在长篇领域的黑马真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