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人头粮(2/5)
女老幼的,去年人头粮是每人228斤,工分标准是350。
当然这个工分标准只针对到年纪下地挣工分的人,那些孩子或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是不用管这个标准的。”
听到这,张映春苦笑道,“我一共就挣了大概90个工分,如果按去年的标准,我得补多少钱呀。”
汤强军这几天因为要卖菜,都没在张映春面前献殷勤,听到她这么说,连忙回答道,
“这个也容易算,如果按去年的标准,你还差260个积分。
去年队里一个工分值一毛五,260个积分,那就是要补39块钱。”
张映春闻言没说什么,倒是一旁的冯春燕皱起了眉头,
“这不对吧。
在粮站买粮,高梁面七分钱,玉米面九分钱,小米一毛三,大米一毛五,白面一毛八。
生产队分的大多都是玉米面、大碴子、高梁米,还有糙米这些粗粮,最多也就一毛一一斤。
228斤粮食,就算全部用钱买,也就25块钱。
怎么现在补的反而更多了。”
冯春燕压低了声音,“这生产队不会是在坑我们这些知青吧。”
听她这么说,郑建民赶紧压低了声音,责怪道,“冯知青,你不要乱说话,生产队是统一的标准,没有区分知青、村民的。”
他叹了口气,耐心解释道,“你是不是忘记去粮站买票,除了要钱,还要票。
你试试只要钱,不拿票,就算你翻倍,50块钱,能在粮站买到228斤粮食不。”
他再次压低声音,“就算你去黑市买粮,没有票,不翻个两倍三倍,怕也买不到粮食吧。
万一被抓到了,还得去劳改甚至下放,您敢冒这个风险。”
冯春燕想了想,郑建民说得有道理,这年头正规渠道没有票,确实是有钱也弄不到粮食。
周文兵在一旁插话道,“村里还是很照顾本村村民,还有本村知青的。
除了那人头粮的工分标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