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肃在儒学中,强行开辟的这一支流,也被称为“王学”,并且迅速在楚国士林中攻城略地。
顺利程度还要超过白图原本的预期!
自此之前,白图还以为会有一场思想范畴内的“恶战”,毕竟儒学在两汉,是基础雄厚的,并且白图也不是没被口诛笔伐过……
不过稍微换个思路,白图也就明白,之所以在楚国内,如此顺利的原因——儒家本来就是擅长于为统治者服务的,而现在楚国局势稳定、国运日隆,曾经的白州牧、白大将军,还算不上绝对的统治者,只能说是统治阶级,而楚王陛下,却已经是稳稳的统治者。
因此对于楚国的儒生来说,支持王肃的“王学”,不仅是“为了楚国”,也是“为了儒学”。
楚国现在已经注定以“白学”为核心,不仅是楚王个人偏好的问题,而是白学的内核,能够令工坊化顺理成章的进行下去。
坚持“复古”的儒学,在楚国根本寸步难行,那么儒生的适应性,这时也将发挥作用——无论王肃的发现是真是假,不过既然“王学”能够起到令儒学重新靠近主流的作用,那么它就可以是真的!
此时面对白图时的儒学,已经不是守旧刻板的一面,而是……发挥贴近统治者的特长、主动贴近的一面——至少在楚国内的儒生是如此。
甚至当初和白图闹得很僵,导致门前被泼粪的荆州大儒宋忠,也就近去查看王肃的发现,一开始王肃还以为是来砸场子的,然而……
接着王肃发现,宋忠居然是抱着很有诚意的态度,在和自己探讨关于“新发现”的问题,并且回家之后,也开始撰写文章——虽说与王肃稍有分歧,但分明就是默认“新发现”真实有效的架势!
其实“宋忠们”的心态,也完全可以理解,即使将来被发现其真实性的问题,也是王肃、是王学的问题,而不是儒学的问题,更不是自己的问题。
白图也看了宋忠的文章,偶尔一些拽文的地方,还要问问张春华其中句意……
看过之后,对于宋忠与王学分歧,白图根本不在意,通篇虽对王学有所反驳,但对于和白学……不,与楚学契合的几个点,宋忠都全盘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