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文豪斩敌(2/5)
具地翻开,仔细辨认他们的面容,更多的则钻入密林,一寸一寸地寻找苏轼的下落,地毯式搜索的范围渐渐扩大,呼喊苏轼名字的声音荡彻山谷。
…………
苏轼没死。
他正在密林里没命地往前奔跑,前面是什么方向,有没有辽军埋伏,深山里会不会有野兽,他都顾不上了。
手里的长剑紧紧攥着,耳边只听到呼呼的风声,脚下是松软泥泞的土地杂草,他的胳膊和大腿被密林的荆棘划开了无数道口子,可他还是在拼命奔跑。
奔跑不是为了逃命,而是报仇。
当那两名素不相识的年轻将士将他推入密林里,然后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战场,须臾间被辽军杀死后,苏轼睚眦欲裂,生平第一次对辽人生出了无尽的暴戾的杀机。
本来打算也加入战斗,可是战场情势突变,折可适的援兵到来,很快便结束了战斗。
无数辽军被龙卫营将士击杀当场,但还有一些辽军仓惶逃窜,钻进了密林。
与此同时,苏轼也钻入了密林。
为何钻入密林,目的是什么,方向是哪里,苏轼自己都不清楚,完全是下意识的动作。
已是花甲之年的他,总想做点什么。
为大宋也好,为那两名战死的年轻将士也好,为自己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文人理想也好……
总之,苏轼想做点什么。
文人生平总是向往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战场,他们的诗词文章里无不抒发着对战场建功立业的渴望和赞颂。
苏轼也是如此。
他渴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渴望“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他的渴望和理想,半生以来只能体现在诗词文章里,可是今日,当敌人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而他,手中有长剑。
于是,苏轼钻入了密林,他在荆棘中奔跑,他攥着一口气,奋力地奔向逃窜的辽军将士。
他的人生,从此不再活在诗词文章里,做着文人臆想的美梦。
他要用手中的三尺青锋,活出另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花甲之年的他,已不再年轻,奔跑了一会儿,苏轼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