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世子稳重点> 第二百三十四章 终战休兵(2/4)

第二百三十四章 终战休兵(2/4)

若在馆驿提前安排好大夫,想必太后也不会……”

    李乾顺悲痛地道:“不怪贵国,是太后她福薄,近年太后常常难以安寝,食欲不佳,病根早已深种,昨夜又是脑卒这种凶险迅急的病,纵是神仙也难救,总之,赵郡公费心了。”

    赵孝骞叹道:“好生料理后事吧,陛下节哀顺变,太后薨逝纵然举国皆恸,但西夏不可无主,望陛下早日走出悲痛,接管西夏军政,与我大宋同修睦好。”

    李乾顺用力点头:“朕以西夏国君之名,这就下旨退兵,从此夏宋两国永罢刀兵。”

    二人互相深深地对视良久,嘴角同时微微上扬,旋即很快同时恢复悲痛的模样。

    萧光敬冷眼旁观,对二人的演技钦佩得五体投地。

    一桩谋杀案,几句话来往之间,硬生生说成了意外,还顺便定了两国和谈的基调。

    若不是那杯鸩酒是萧光敬亲手端给梁太后,然后亲眼看着她咽气,他都差点信了。

    神奇的是,在场所有人都相信这是意外,没有任何人出来反驳质疑。

    西夏梁太后死于意外脑卒,算是彻底盖棺定论了。

    举丧的人群中,唯有章楶没好气地白了赵孝骞一眼。

    昨夜赵孝骞调兵举事,当然不可能绕过章楶。

    章楶本来是强烈反对的,毕竟大宋邀请梁太后入城和谈,若在和谈时杀了她,大宋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

    这就跟三国时司马懿指洛水为誓一样,此誓之后,天下的诚信彻底消失,从此华夏历史进入尔虞我诈的时期,没人再相信所谓的誓言了。

    赵孝骞杀梁太后也是如此,两国交战尚有不斩来使的规矩,何况对方是一国太后。

    读圣贤书一辈子的章楶,怎么干得出如此背信弃义之事?

    别的不说,此事若被汴京朝堂知晓,必然会掀起惊涛骇浪,赵孝骞会被御史们参得欲仙欲死,赵煦都保不住他,毕竟这事儿太恶劣了。

    后来赵孝骞终究还是说服了章楶,只用了一句话。

    鸩杀梁太后的人是辽使萧光敬,与我大宋何干?

    我大宋还能管到辽国的事?

    这也是赵孝骞坚持让萧光敬亲自动手的原因,他不能给自己留把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