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9章 莫斯科的笑声(第一更,求订阅)(1/4)
这一年,世界变化太快了。曾经坚不可摧的友谊,变成了塑料姐妹情。有背叛,有抛弃,有勾搭,有谄媚,有缓和,有对抗。利字当头,昨天的生死之敌,会变成今天的好姐妹。终于,在时光进入九月之后,一架C707从长安国际机场升空,在战斗机的护航下向着西北方向飞去。9月9日,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被夏末的阳光笼罩着,机场迎宾机的旗帜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机场跑道旁,苏联仪仗队整齐肃立,锃亮的靴尖在阳光下反射出细碎的光点。穿着深灰色西装的勃列日涅夫,领带结打得一丝不苟,他时不时抬手整理早已纹丝不乱的银灰色鬓发,这个习惯性动作暴露了平静外表下的期待。“终于来了,”勃列日涅夫这会甚至有了一种感觉——就像初恋时那样,既然期待、又紧张。当那架“空军一号”缓缓的滑入视线的时候,勃列日涅夫突然向前迈了半步又停住,这个细微的肢体语言被摄像机如实的记录了下来。从这个小小的举动之中,所有人都感觉到,他是如何期待着李毅安的到访。专机的舱门开启的瞬间,莫斯科晚夏特有的白桦树清香与航空燃油气味奇异地混合在一起。李毅安出现在舷梯顶端时,勃列日涅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注意到李毅安在下台阶时刻意加快了脚步——显然,对方似乎也很期待。这很好!其实,双方的肢体语言都显露出了彼此的心情。当两人手掌相握的刹那,勃列日涅夫突然用力捏了捏对方的手指,这个超出外交礼节的举动让李毅安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讶异。“李,就像回到老家对吗?”勃列日涅夫用俄语说道,未等翻译开口,他自己先笑了起来。他刻意选择用“родной“这个词,既可以被理解为“熟悉的”,又暗含“亲如一家”的双关。因为早就激活的俄语技能的关系,李毅安并不需要翻译,他的嘴角浮现出那种标志性的微笑:“看来伊里奇还记得我上次说喜欢白桦树的话。”“伊里奇”是一个较为常用的人名,恰好在导师的全名中、勃列日涅夫的全名中,所以,他被一些人吹捧为“当今的伊里奇”,也就是当今导师的意思。而他本人……也喜欢这样称呼他。所以李毅安是投其所好的。“哈哈,可惜你们那里的气候并不适合种植白桦,要不然我一定给你送去最好的。”“云顶高原的气候并不排斥苏联的白桦。”李毅安的话里有话,勃列日涅夫当然听懂了。停机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