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成立自己的银行第一目标就是渣打(3/5)
尤其是等中英谈判结束,港岛的格局稳定下来之后。
将会迎来一波外资的疯狂涌入。
而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日本。
80年代,是日资银行最为活跃的时代。
这个时候日本股市强劲,日本成为资金出口国。
日资银行在港岛设立办事处,以离岸中心性质提供服务。
日资银行借出的贷款在港岛签署,港岛变成这些贷款的入数中心。
换句话说,外币存款在港岛会越来越多,这些钱存到哪里?
自然是港岛的各大银行了。
邵维鼎稍微扫了眼袁天帆递上来的资料,现在外币在港岛的存款占比。
只有14%。
而根据他在后世看到的报纸,到1988年,这个数字将会变成59%。
外币存款还要多于本币存款,港岛离岸中心地位将无可撼动。
当然,日本人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好处。
他们放出的这些贷款在港岛完成,但使用者不必身在港岛,所以日本银行不必缴付港岛的利得税,同时不需要缴交日本利得税。
到手的钱,全都变成日本银行的海外收入。
所以说,赶在现在,建立一个自己的银行,稳赚不亏。
而且还能通过银行,控制自己名下的企业,这是走向大财阀的基础。
“邵董,我懂你的意思。”袁天帆慢慢坐了下来:“只不过现在港岛有有123家银行,将分行计算在内共有1301家,即有1178家银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更别说上有汇丰、渣打,中间还有巴克莱银行、美国运通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美国银行总行等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下更有一大堆华人私人银行、日资银行。”
“咱们贸然进去,没有根基,很难有所发展啊!”
“而且这些银行的股份都十分固定,不遇上什么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