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押注计算机,钦定资本家(2/5)
才知道这个决策到底有多正确。
不过邵维鼎记得早期发家的科技公司,多是软件起家。
硬件起家的几乎没有,有也就是联想。
可联想更改了策略,走的是“贸工技”路线。
而能助推电子计算机发展,最重要的硬件。
毫无疑问就是半导体,这个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基础材料。
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
目前国内的半导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没有那么大的差距。
所以可以很快追上。
差距最大的反而是发展电子工业的决心。
是当下“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路线。
这些天,他也不是白待的,了解了很多国内早期科技发展的事情。
就说后世争议最大的芯片,我国1956年就开始规划,比日本还要早两年。
1958年中科院拉出第一根硅晶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60年,燕京成立半导体研究所,全世界不超过七个。
甚至于,早在1973年国内就制造出第一台台式电脑,硬件完全自己制造,差距缩小到3年。
到1976年中国开始小批量生产,虽然美国是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但中美差距进一步缩小。
再看集成电路的生产,很多人可能认为六七十年代没有电脑芯片,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电脑和芯片技术非常强,紧跟美国之后,超过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赵克东给他的资料写的明明白白,1968年,国内集成电路产量达到了8万块,1975年增长到579万块,是1968年的72.38倍。
还有光刻机,在60年代,国内竟然就开始布局研发光刻机,而荷兰光刻机生产巨头ASML尚未成立。
去年,清北大学更是成功研制出了第四代分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的光刻机。
但为什么到了后世,国内什么技术都落后于美国日本,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