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76章 黄鹤楼崔颢(4/6)

第476章 黄鹤楼崔颢(4/6)

了。其实,以美人出嫁来比喻知音赏识,古已有之。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两者相同之处,都是以夫妇比拟这种先达与举子的引荐任用关系。不同之处在于语体差异,也正是因为如此,造成效果迥然。朱庆馀在诗中表达了对前途未卜的忐忑心情,姿态摆得足够低,将是否引荐自己的主动权交给对方。与之相反,崔颢在诗中显得自矜自傲,没有给予李邕充分的尊重。少年成名却郁郁不得志,在经历人生无常的历练后。崔颢猛然间顿悟,索性将一切非议抛在脑后,开启为期二十年的风尘之旅。行走于山水间,感受大好河山,心情豁然开朗。终改往日颓靡,诗章多以边塞诗和山水诗为主,达到一个全新的意识境界。其中,尤以李白要与之较劲的《黄鹤楼》为最甚。李白在看到这首诗时,感慨自己想创作关于黄鹤楼的诗却无法超越。崔颢的《黄鹤楼》其实算是变体律诗,是将古体和律体完美地糅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极致。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以后人再难超越。所谓诗穷而后工,只有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心灵的痛苦过后,才能创作出更为精美的诗歌作品。当崔颢完成了少年的轻薄失意,再经历中年的文化苦旅,真正达到了人生的艺术巅峰。“鹦鹉洲三字,用的是三国时击鼓骂曹的狂士祢衡的典故。”“祢衡被迫出仕后面对曹操的羞辱直接反击,痛骂曹操。”“最终他因言语冲突被黄祖所杀,祢衡曾写过《鹦鹉赋》,以自喻自伤。”“他被杀之后,葬在江中沙洲上,这个沙洲就叫鹦鹉洲。”“才高位卑,终生不遇的崔颢来到黄鹤楼上。”“看到已是青草离离的祢衡埋骨之地,当年那位狂士的悲情他定然感同身受。”“芳草萋萋鹦鹉洲,明丽动人的画面下,埋藏着怀古之情,流离之感,迁逝之伤,不遇之悲。”“后来李白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曾供职于代州都督府,在定襄任录事参军。”“750年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有一年七夕,崔颢在长安城里,看到从上头的宫廷内外到市井的平民百姓,到处都搭起了彩楼。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