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舞圣公孙大娘(6/7)
经过一番颠沛流离后,杜甫再次回到这里。”“某个风清月朗的夜晚,杜甫又观赏到了久违的剑气舞。”“舞台上的舞者依旧青春靓丽,英气逼人。”“恍然间,杜甫彷佛又回到了年少。”“那个无忧无虑,衣食无忧的童年。”“那位衣着明艳,舞姿曼妙的舞者。”“那个富庶繁华,歌舞升平的盛世。”“可惜,当杜甫陡然回到现实,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杜甫怅然若失,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原来台上曼妙的青春舞者,乃是公孙大娘的嫡传弟子。”“于是,往昔的那些美好画卷,又在杜甫脑际间铺展开来。”“杜甫慨然写下,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此后,这首题为《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名作便在后世流传开来。”“公孙大娘的翩然舞姿,卓然风貌才能被人们所熟知。”“对于公孙大娘的粉丝来说,她就是一缕温柔的清风。”“起于泱泱盛世,没于战火离乱。”“当沧海化作桑田,曲终终归人散,岁月惦记过往。”“人们依旧记得,曾经盛极一时的长安。”“有位姓公孙的姑娘,一曲舞罢,惊艳四方。”苏轼:杜甫的这首诗,见证了从盛世繁华到乱世飘零的心酸历程。每个人的童年,总会有几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并且伴随人的一生。对大诗人杜甫而言,在他童年的美好时光中,自然也会有一些令他终生难忘的记忆。比如在杜甫幼年时,曾在长安城看到当时的舞蹈大师公孙大娘舞剑的情景。或许是舞剑场面过于精彩绝伦,使得杜甫时隔数十年,对当时的舞蹈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安史之乱过后,杜甫一路漂泊流浪。一日,杜甫在好友的家中,欣赏了一支舞姿矫健的剑器舞。蓦然间,杜甫回忆起童年时观看公孙大娘的剑舞,便问舞剑女子是向谁学的。女子名叫李十二娘,是公孙大娘的弟子。杜甫听罢感慨万千,便回忆起当年公孙大娘跳剑器舞的情景。在开元年间,只有公孙大娘才能舞出如此矫健多变的舞蹈。杜甫只记得当时的公孙大娘非常年轻漂亮,穿着华丽的服饰。如今公孙大娘不知身在何方,她的徒弟也不是年轻女子。而杜甫自己已然是白发老翁,真是令人感慨万千。杜甫在看过李十二娘的舞蹈后,感慨地写下了这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首诗首先描写了公孙大娘的容貌,说她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