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词圣苏轼(3/9)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其词十分从容,堪称无事不可说。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从教坊浅唱低吟中脱颖而出,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词作中常常通过丰富的联想,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物与人结合起来。他的词有通俗易懂的语言,缠绵不尽的情感,情感凄凉哀怨,脍炙人口。有时借古抒胸,感叹自已空有报国之心,无法实现报国愿望的苦闷心情。正是因为苏轼的词文笔极佳,在词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这才得以被称为词圣。“然而,苏轼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命运却开始多舛。”“同年五月,妻子病逝,年仅27岁,留下不到7岁的儿子。”“妻子自16岁起就嫁给了苏轼,成为他的贤内助。”“她聪慧而谦逊,举止得体,常在苏轼读书时陪伴左右,给予关怀和建议。”“苏轼对妻子的依赖深深根植于心,以至于十年后的一夜,他梦见了妻子。”“在昏暗的灯光下,他提笔写下了凄婉的词作《江城子》,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然而,不幸却像潮水一般不断袭来。”“第二年的四月,父亲苏洵再次与世长辞,享年58岁。”“尽管英宗皇帝以及韩琦、欧阳修等元老重臣想要赐予苏洵厚礼,但苏轼却谦逊的拒绝。”“苏轼和苏辙兄弟抬着父亲的灵柩回乡,按照惯例开始守孝。”“公元1068年,33岁的苏轼结束了守孝期,而此时他已经历第三朝皇帝。”“20岁的宋神宗继位后,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准备实施变法。”“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富国强兵,从动机和目的上看,这是无可厚非的。”“新法实施的第一个月,王安石就罢免了14名御史。”“迅速清除了反对派的势力,拉开了新旧两党激烈斗争的序幕。”“然而,苏轼也即将面对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在宋神宗急于改革,王安石专断专行的背景下。”“苏轼明知是以卵击石,还是忍不住要发声。”“他写下了《上神宗皇帝书》,就经济军事和变法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显然,苏轼劝诫无法扭转大局。”“王安石变法进行到第三年时,欧阳修选择辞官隐居临泉。”“不久后,司马光也向朝廷递交了辞职信,隐居洛阳。”“公元1071年,苏轼抵达杭州担任通判。”“在江南绵绵细雨中,他倾听着百姓的哀怨与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