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都市言情> 这里有一个超级写作系统> 第498章 畅销家马伯庸(2/4)

第498章 畅销家马伯庸(2/4)

2004年,他从某大学经管系毕业后,进入外企工作,但写作始终是他的‘第二人生’。



    2005年,首部作品《风起陇西》问世,这部以三国为背景的谍战小说,以‘诸葛亮化身情报大师’的颠覆性设定,开创了‘历史可能性小说’的先河。



    同年,他凭借科幻短篇《寂静之城》斩获我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展现出跨类型写作的潜力。



    2015年,马伯庸辞去外企工作,正式成为全职作家。



    这一决定背后,是他对创作自由的追求:‘写作是与古人的对话,也是与未来的自己和解。’



    此后,他以每年1-2部长篇的速度持续输出,作品涵盖历史、悬疑、职场、神话等多个领域,形成‘马伯庸式’叙事风格:



    在真实历史框架内嵌入虚构情节,通过小人物视角折射时代洪流。



    马伯庸的代表作均以‘历史为骨,虚构为肉’,在史料与想象之间找到微妙平衡。



    其一,《长安十二时辰》。



    这部以唐天宝三年上元节为背景的小说,将24小时浓缩为一场拯救长安的生死竞速。



    主角张小敬从死囚到英雄的转变,暗合‘人在绝境中爆发的智慧’的创作理念。



    小说中‘望楼系统’‘靖安司’等虚构机构,与真实历史中的长安坊市制度、胡汉交融文化交织,形成虚实相生的叙事张力。



    同名电视剧豆瓣评分8.3,成为现象级IP,印证了其‘影视化友好’的文本特质。



    其二,《古董局中局》系列。



    四部曲以古董鉴宝为切口,揭开民国至当代的家族恩怨与行业黑幕。



    主角许愿作为‘五脉’传人,在佛头案、青花瓷案等单元中,与老朝奉等反派斗智斗勇。



    小说将‘文物鉴定’这一小众领域转化为大众化的悬疑叙事,豆瓣评分7.9,影视改编后首周票房夺冠,成为类型文学商业化的典范。



    其三,《显微镜下的大明》。



    这部非虚构作品通过六个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