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都市言情> 这里有一个超级写作系统> 第371章 神作瑕不掩瑜(2/4)

第371章 神作瑕不掩瑜(2/4)

,人们开始以更加挑剔和深入的目光审视这部作品。



    其特点和局限也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说说它的文体。



    这本书既不是正儿八经的历史书,也不是胡编乱造的小说。



    它更像是基于真实历史,加了点作者个人情感和小说手法的历史札记。



    跟《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传统作品比起来,它的虚构部分少了很多,所以不能算作历史小说。



    但正是这种独特的风格,让它吸引了大量读者。



    然而,作为作者的处女作,《明朝那些事儿》在叙事和观点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够成熟之处。由于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作者在描述和评价历史人物时,难免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例如,作者对张居正的赞赏溢于言表,称其为‘千古以来,唯此一人’,然而对于同样坚守原则的海瑞,却显得不太感冒,甚至用‘你是个好人,但并无用处’来评价他。



    这种用成功学、厚黑学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但却忽略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毕竟,历史人物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成败来划分。



    此外,作者对皇帝和权臣的态度也颇受争议。



    在书中,作者似乎总是站在皇帝或权臣的角度,为他们辩解,将皇帝和谏官集团对立起来。



    对于朱元璋和朱棣的残酷杀戮,作者总是试图用‘同理心’来为他们开脱,认为他们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功过不能相抵,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好事就忽略他的过错。



    朱元璋结束乱世、重振朝纲的功绩确实值得称赞。



    但他滥杀功臣、蹂躏士人的暴行也是不容忽视的。



    同样,朱棣虽然有着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但他的残忍杀戮和篡位行为也是无法回避的历史事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