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其他类型> 踏准风口成巨富> 第1291章 不祥之兆(1/3)

第1291章 不祥之兆(1/3)

    岳市长见李舜也不解释,直接把一份资料推给他,就知道情况不是太妙。果然等他看完了资料后,脸上的神情就不是太好看了。李舜也不好太劝,那样的话无疑就是在给领导的伤口撒盐。



    足足两三分钟后,岳市长这才发出一声感叹:“哎,市里一直想为丹凤办点实事。引进一所高等院校,提升下整个丹凤的城市文化内涵。结果怎么就这么难呢?”



    这下,李舜就不得不开口了。回想了下前世苏省各地的引进学校的操作模式,这才认真的说道:“岳市长,引进高等院校的事,是不能操之过急的。首先我们自己要定一个目标,就是引进学校的等级。



    以后,好的大学肯定是越来越多。引进普通的大专,自然没什么影响力。所以我认为,市里应该把目标放在引进本科学校上。我听说,很多学校都有意开设三本的学院。



    丹凤只是一个县级市,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再说了,真的好学校还真看不上丹凤这个小地方。所以,我们的期望不能太高。有句话不是说的嘛,有多大脑袋戴多大的帽子。



    而且,我们引进学校也要慎重。只有适合我们城市的学校,才能对城市发展产生助力。最关键的是把大学引进来,到时招不到人,才是真正的资源浪费。



    所以这个事,也不需要太急。我估计两三年内,应该就会有这个方面的契机。到时,市里只要把握住机会就行。”



    李舜说这个话,并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纯粹的安慰。他可是记得再过两年,就会迎来了大学的扩招计划。其实大学的扩招,其实也是个无奈之举。



    前世,大学扩招的背景,是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华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拉动内需,汤敏等经济学家建议通过扩大高校招生,来刺激消费和经济活动。



    此外,扩招也是为了满足,21世纪华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国民素质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要知道,前世的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仅仅只有108万人。



    当时也就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正是出于以上的考虑,1999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