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又一熟人走了(2/5)
起了朱棣的声音。“增寿,走了!”“节哀!”朱棣来到杨轩的身边,轻轻拍着他的肩膀,以示安慰。“没事,我没你想象的那么脆弱。”杨轩摇摇头,脸上的笑容很勉强。“增寿走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早知如此,我就不让他出征了。”“是我害了他啊!”朱棣的语气中满是自责。前段时间,他就收到消息,徐增寿染了病,但没有想到,这么快人就没了。当年,平交趾,朱能就是染了恶疾,还未出大明,便暴毙而亡。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而今,平贵//州土司叛乱大获全胜,徐增寿却未能目睹最后的胜利。当真是遗憾!“你不必自责,一切皆是命数!”杨轩开口说道。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相比于原来的历史,徐增寿已经多活了将近二十年,值了。“我准备追封增寿为定国公,子孙世袭。”“过些天,等增寿的遗体回来,你就担任治丧大臣,处理一下他的后事吧!”朱棣道。“好。”杨轩沉吟了一会儿,没有拒绝。治丧大臣啊,他这是第几次当了?反正每次当这个,就有一个熟人离开。现在,轮到他给自己师弟当了。既然朱棣准备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那么这丧事的规格,自然要按照国公的规格来办。徐增寿现在的爵位是武阳侯,因为徐妙云的原因,他并没有受到朱棣的优待,这个爵位,是他自己凭借军功得来的。谁也说不出什么。彼此平叛,徐增寿也出了不少力,追封为国公,也在情理之中。……离开御书房后,杨轩就出了宫,径直来到了武阳侯府。得知师叔杨轩前来,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第一时间便出门迎接。“师叔!”他恭敬行礼。随后便将杨轩迎进了府中。客堂。下人奉上热茶,便退了下去。徐景昌在杨轩旁边坐下,好奇问道:“我听闻师叔这段时间,在内阁帮忙,今儿怎么有时间来我这儿?”“难不成是有父亲的消息了?”徐景昌眼珠子一转,像是猜到了什么。杨轩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见此,徐景昌连忙追问了起来:“师叔,我父亲怎么样了?”“贵//州土司叛乱,已经被镇压。”“此战我军大获全胜。”杨轩回答。听到这话,徐景昌激动了起来:“那我父亲呢?”“陛下准备追封你父亲为定国公,世袭罔替!”杨轩道。定国公!这可是国公之位啊!还是世袭罔替,哈哈,他们徐家要发了!一门两国公,这个在大明从未出现过。徐景昌的心情非常激动,陷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