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大宋神探志> 第两百零八章 《“极乐净土”的名单》(5/6)

第两百零八章 《“极乐净土”的名单》(5/6)

  “先带下去吧!”

    将喻平同样关押起来,陈尧咨看向狄进:“案卷着重记录了不少傩面有关的供词,莫非是贼人聚首时所用的伪装?”

    “此事还要核实。”狄进没有妄下断言:“我准备去净土寺内查一查照静之死的案子,作为唯一被自己人杀害的丐首,他是关键的突破口,说不定便可以弄清楚,同为丐首的何万,底气到底在哪里!”

    “好!”

    陈尧咨本来不想这位在外放兖州前,还要参与到这等可能很麻烦的要案中,但现在是大局为先,这群丐首必须清除:“仕林,老夫会为你争取五日时间,这五日内,无论任何人来求情,何万都会在开封府牢关着!”

    朱昌顿时松了口气,陈尧咨此言,莫过于将压力重新扛在自己的肩头上,不会把责任甩给自己,可别真有什么大难,自己连滚出京师,外放到偏远州县当个地方官的机会都没有……

    狄进则毫不拖泥带水,拱了拱手,立刻朝外走去。

    而这回还未到净土寺前,他就远远发现,两道熟悉的身影正在路边说话,隐隐还有些争吵之势。

    准确的说,是公孙策在质问,包拯抄着手,有几分无奈地回应。

    “那么明显的鬼祟,你怎说净土寺的僧人没有嫌疑?若我早些来,此案早就破了,亏我还信你的判断!”

    “寺中有僧人丧命,行迹慌乱,情有可原……明远,你不可由此生出猜疑,先假定有罪,这是会出冤案的……”

    “你这黑炭!还是和书院时一样死板!明明就是嫌疑,我哪回看错了?哪次又冤枉过好人?”

    “总有错的时候……”

    狄进听力敏锐,仅凭三言两语,就大致明白了双方的争辩点。

    公孙策会识人,就像是后世经验丰富,培养出某种直觉的老刑警,有时候不讲道理的,能从人群里分辨出谁是犯人,然后深挖对方的一举一动,抓住实际的罪证。

    包拯则注重实证,从不假设嫌疑人,唯有在证据出现的情况下,才会锁定目标,他之所以认为寺内僧人没有嫌疑,是因为这些人都拥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并且仔细查明后,没有实施时间诡计的迹象。

    分歧由此而来,不过两人早在庐州书院时,就争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