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大宋神探志> 第两百章 官家有点太喜爱了!授官不能这样授啊!(3/5)

第两百章 官家有点太喜爱了!授官不能这样授啊!(3/5)

刁难,如果是出身寒门,考中进士,短则两三年,长的甚至有等了快十年,还没有一份正式官职的凄惨之人,都是有的!”

    “啊?”狄青难以想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荣耀无比,却连个官职都没有,足足等上十年……

    狄进接着道:“这也是前唐官员里,科举只是少部分晋升路径的原因,就算科举入仕了,也大都是一些品阶低微的闲散小官,即使是状元,初入仕途也不过是九品官职。”

    “当然进士入仕,证明了自身的才华,不是那些完全靠世家余荫的世家子可比,升迁的速度是普遍较快的,因此唐中后期,宰相多为进士出身……”

    “到了国朝,已经没了这受尽刁难的铨选过程,考中进士后就开始授官,普通进士的主官,一般是从九品的判司簿尉,差遣授予地方官职,如主簿、县尉、判官、推官、参军等,而名列前茅的进士主官,授予从八品的将作监丞或正九品的大理评事,入仕即京官。”

    众人聚精会神听着。

    他们喜欢公子说这些,能增长见闻,对于许多事情的见解也越来越深刻,不再按照以前简单的思路分析问题。

    当然,狄进有的话会对身边人说,有的则不方便明言。

    比如北宋的文官,从高到低,分为朝官、京官和选人。

    仁宗朝前期的文官总数,大概在一万人左右,其中有八千人左右,是地方上的选人,并且一辈子都是选人,被称为“永沦选海”,想要由地方升为京官,需要多名高官举荐,再得到天子召见,才能升为京官。

    进士的优势在于,他们几乎天然具备晋升京官的条件,只要在地方上干得不差,差不多十年左右,就能进入京官序列了。

    而状元一开始就注定是京官,现阶段前几名也会授予京官,后面冗官严重了,就没那么好待遇了,这一步就省下了别人十几年宦海沉浮的积累,优势之大可想而知。

    京官再升到正八品后,成为了朝官,顾名思义就是能参加朝会,面见天子的官员,这个数目就更少了,文武两班再加上皇族亲贵等等人员,也就几百个人。

    现在官家是怎么和大臣起争执的呢?

    赵祯有意,授狄进从七品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