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官不该蒙受不白之冤!为上任推官正名!(6/7)
,哪怕衣物焚毁,遗骨受损,真相也能现于白骨之间,不被彻底掩埋!”
“说得好!”
陈尧咨抚掌赞叹,又沉声道:“如此看来,袁推官确有被贼人栽赃陷害的可能,凭白担下了焚毁案卷的骂名,当年之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王博洋更露出愤恨之色:“凶手如此胆大,无论是谁,都要将其揪出,还我开封府衙一个清名!”
袁弘靖作为推官,如果真的收受好处,焚毁案卷,那开封府衙面上也不好看,可谓一损俱损,如今能为其洗清恶名,于公于私,众人都是愿意的。
狄进道:“不知这位袁推官的家人,现在何处?”
陈尧咨权知开封府不足一年,自然不知此事,王博洋也不关心这等事,倒是齐齐看向吕安道。
吕安道眼眶一红,终究还是难掩激动:“下官与袁弘靖是旧识,知道他的家人住处,他们这些年,过得很苦!”
如果按照官场规矩,最后一句其实不该说,毕竟是当年府衙匆匆下了判断,但吕安道确实过于激动,而陈尧咨也不在意这些:“待得此案了结,老夫要亲自去他家拜访,为这位忠正的推官正名!”
吕安道大为激动:“是!”
陈尧咨又亲自叮嘱衙役这几日务必不能松懈,连这座坟地都要严加看守,再出面安抚了一下家属的情绪,上马率众离开。
吕安道则走在后面,来到狄进面前,由衷地致谢:“多谢仕林!”
他很清楚,验骨之法,血荫之鉴,根本不是袁弘靖开创的,必然是这位的手笔,却将这个声名谦让出去,只为了洗刷其冤屈,这份恩情实在太大了。
狄进倒也没有谦让,受了一礼。
事实上他的考虑,并不止于此。
他手中已经有了袁弘靖对于灭门案的笔录,却不能将之拿出来,因为这位官员,承担着焚毁案卷的骂名,不会有人相信一个声名狼藉之辈,所以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洗刷袁弘靖的恶名,那么之后的证据,才能取信于人。
所以狄进把自己本就无法解释来源的红伞验骨之法,假托袁弘靖之手,如此一举两得,既扭转了这位好官的名声,又获得了切实的证据,让案件顺利推进。
这些不必与吕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