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大宋神探志> 第一百二十七章 红伞验尸(1/8)

第一百二十七章 红伞验尸(1/8)

    归坟。

    此地距离汴京城南十三里,正是京师百姓的墓葬区域。

    当然,是要有一定家资的百姓。

    根据传统观念,古人都是崇尚死后土葬的,这倒也没错,但实际生活中,火葬在很多时期也是盛行的,尤其是普通老百姓中。

    原因很简单,土葬需要的地方大,成本高,百姓承担不起。

    比如宋朝时就称火葬为“爇葬”,根据记载,“河东人众而地狭,民家有丧事,虽至亲,悉燔爇,取骨烬寄僧舍中,以至积久,习以为俗”,北方如此,南方也这样,“楚俗死者,焚而委其骨于野”……

    而北宋最盛行火葬的地方,还是京城汴京,原因很简单,寸土寸金的地方,即便城外也没有多少墓地区供人下葬,大多数百姓人家丧事不得不选择火葬。

    最后赵匡胤都看不下去了,特意下旨意,“京城外及诸处,近日多有焚烧尸柩者,宜令今后止绝,若是远路归葬,及僧侣、蕃人之类,听许焚烧。”

    屁用没有。

    土葬极高的费用,让人望而却步,依旧是有钱人土葬,没钱的火葬,然后收集骨灰留以纪念,最惨的水葬,就是找一条河流,将尸体往水里一抛……

    所以之前狄进让狄湘灵查的一件事,就是三年前灭门案的那些尸身,最后是如何处理的。

    狄湘灵查明后,告诉他葬在了这片归坟之中,并且棺木大致完好,并没有被盗过。

    这其实是一种安抚。

    当年案子没破,凶手没抓到,孙洪全家死光了,但他的妻妾有家人,二十多名仆婢更有家人,这些人有的慑于官府威严,没敢出面,有的则时刻等在府衙外要结果。

    当时权知开封府的吕夷简就下命,将死者尸体送入归坟,体面安葬,确实安抚了不少遇害者的亲属。

    官府衙门给出态度,亲属借坡下驴,但并不代表事情就此遗忘,完全可以想象,当三年后要掘土开棺的消息传出,这群人有多么激愤。

    “不能开棺!不能开棺!”

    “家父至今不得全尸,你们如今还要搅扰他的亡魂,今日谁敢开棺,就从俺的尸体上踏过去!”

    “呜哇哇哇!”

    那边厢哭号一片,另一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