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王朝格局(2/4)
影响,最终因手段的问题激起巨变,从而才有了后来朱棣靖难的结果。
朱棣以靖难身份登上皇位后却做了和建文帝一样的事,那就是进行削藩。不过和建文帝不同,这件事建文帝没有做成,但朱棣却做成了,当然这是因为两人的能力和手段的原因导致的区别。
因为这个情况,自朱棣起延续了整个洪武朝的皇子塞边实封的格局被打破,永乐年后随着削藩一步步奏效,再加上朱棣对藩王的刻意压制和防备,最终使得大明藩王从一开始拱卫皇室的存在变成了被皇室严加防范的对象。
从朱棣自己的角度来出发,他削藩的想法是没问题的,因为朱棣自己就是由藩王出身通过靖难方式登上的皇位。而等到他当了皇帝后必然害怕自己的其他兄弟或者侄子也效仿自己,万一也有人和他当年起兵一样造反怎么办?尤其是自己年龄不小了,一旦哪天驾崩,继任的皇帝没有自己的威望和手腕,压制不住这些人的话,那么说不定皇位就会被其他人给夺走。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怎么可能放心呢?所以他一当上皇帝后就着手削藩,其态度和他当初当藩王的时候完全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就是这个道理,或者和西方人的谚语一样,屠龙少年最终自己成为了恶龙,朱棣在成为皇帝后马上就做了和当年建文帝一样的事。
而朱棣的这个做法虽然稳固了皇权,削弱了藩王的力量,但也彻底破坏了当初朱元璋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以分封和中央集权结合的方式建立的制度。
由于藩王的权力大部分被夺走,大明藩王就此成了摆设,再加上皇室对藩王的警惕和防备,使得后来大明历代皇帝对藩王的看管极其严厉,最终导致藩王包括宗室被养成了“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非但无法成为皇室的屏障和守护者,反而成了大明的累赘和麻烦,而在历史上大明之所以在崇祯跑到歪脖子树吊死,明明依旧有着半壁江山,实力不亚于满清的情况下最终亡于内斗,其主要原因就是如此。
在解决了藩王之后,大明勋贵群体也在土木堡之变后一蹶不振,从而失去了朝中的权柄,使得朱元璋最初设置以宗室、勋贵协助皇室对抗文官集团的政治结构彻底瓦解。
在没了宗室和勋贵的支撑下,大明皇帝一下子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