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王朝格局(1/4)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王朝格局(1/4)

    朱慎锥决定在缅甸的达贡设置总督,并由张献忠来当这个总督虽是临时起意,但实际上他早就有这个打算,缅甸的变化仅仅只是让他提前做了这件事罢了,而且张献忠也幸运地第一个成为了大明驻外的总督人选。

    大明的问题朱慎锥看得明明白白,说实话太祖朱元璋在设置大明政治结构和官职方面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中还包括当初让皇子塞边成为藩王的举动。

    虽然朱元璋出身穷苦,从小没读过什么书,可在参加义军后朱元璋却看了不少书,而且他的天资也是极高的,短短数年中不仅学会了怎么读文章,更从书本中悟出了一番道理。

    大明建国后,朱元璋就一直在考虑大明的政治结构和官职设置,并对此进行了多次调整,甚至包括他派皇子塞边也是出于深层考虑的,不得不说朱元璋作为一位开国君主不仅完全合格,更做到了许多王朝没能做成的事。

    从朱元璋设置的这一套政治结构包括官职来看,几乎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不仅改变了之前历代王朝的一些先天不足,更因为他的智慧弥补了许多漏洞,从而使得大明的政治结构和官职设置在中华数千年来是最为合理,也最为完善的。

    后世的历史学家往往评价清朝的政治结构和官职设置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这个评价不能说错,可准确地来看,清朝之所以能做到这点不是因为清朝本身的缘故,而是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再在明朝制度上根据清朝的两元化的特殊情况进行补充,这才有了后来制度的产生。

    所以说真正集封建社会大成者的不是清朝,而是明朝,也就是在明朝开国时期就由朱元璋制定的这一套政治结构。朱元璋在设置这套结构的时候几乎把什么都想到了,同时通过各方牵制和相互监督的机制进行完善,从理论来看毫无问题,而且这套政治结构能够运行近三百年没有大问题,也足以看出朱元璋的智慧。

    但再完善的制度在现实推行中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比如说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采取的皇子分封制度和中央朝廷集权制度并列的方式,这个情况仅仅维持了数十年而已,等到朱元璋驾崩,建文帝登基后就发生了变化,建文帝开始着手削藩,惧怕他的叔叔们在地方实力过于强大,再加上文官集团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