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驻外总督(1/5)
朱慎锥现在对张献忠满意到了极点,更对他在缅甸所做的一切极为赞赏。
用张献忠出使缅甸,朱慎锥也是冒了些风险的,毕竟张献忠的出身不同,他说流寇出身,而且之前受招安后还又反过的前科,如今张献忠虽受了朝廷的爵位和官职,这些年在京师也是规矩的很,但谁又能保证他张献忠不会有异心?
不过最终朱慎锥还是决定让张献忠去缅甸,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看重张献忠的大局观和才能,另一方面也是想借这个机会瞧瞧现在张献忠对大明的忠诚与否。
毕竟现在的大明和以前的大明不同,以前的大明天灾人祸不断,义军如不造反根本就活不下去,再加上辽东的战事问题朝廷一直不断增收辽饷,使得西北和中原地区的老百姓已没办法生存了,在这种情况下揭竿而起也是自然的。
张献忠也不是天生就要造反的人,何况他原本还是大明的边军呢。而且之前他受招安后再反说起来也是情有可原,因为朝廷那时候出尔反尔,招安后却不给物资也不下拨粮饷,好几万人就这样丢着让其自生死灭,如果自己是张献忠也一样要反,总不能这样活活饿死吧?
但现在不同了,随着大明的国力不断恢复,大明虽还没达到当年仁宣之治时候的盛世状态,却也比之前好了不少。而且大明的中兴气象是所有人看在眼里的,皇帝朱慎锥又春秋鼎盛,在皇位上至少还能坐个十几年,至于太子朱敏澜同样也有明君之相,由此来看大明至少能保三十年的繁华,假如皇孙也是一样,那么大明三代无忧,在这种情况下傻子才冒巨大风险造反呢。
况且现在的张献忠已不是一无所有的义军首领,他可是大明堂堂定边伯,大明的骠骑将军和总参议府的参议。身为勋贵一员,哪怕出身不如他人,可爵位和官职却是实实在在的,再加上张献忠现在又有了后代,他的幼子张忠义年幼就得了圣眷,皇帝给了这孩子封赏并亲自赐名,等百年后爵位传给其子,张家就能顺利延续下去,与国同休,张献忠这样的聪明人怎么会放弃到手的富贵和子孙绵延而冒险造反呢?
“立了如此大功,张献忠必须要赏,可赏什么好呢?”朱慎锥心里琢磨着,晋爵是不可能的,张献忠已经是一等定边伯了,再进爵就是侯爵,虽然大明现在的爵位分成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