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一十二章 卖国(4/4)

第九百一十二章 卖国(4/4)

能借助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反抗,并且取得大多数人的同期,就算被打压下去也丝毫不损名声,反而能更进一步,比如当年魏忠贤对东林党打压后的情况就是如此,等魏忠贤一死,东林党就重新焕发,无孔不入再一次成为最大的政治势力。

    但后者就不一样了,后者的举动是所有人所不容的,这和当年有人提议和后金(大清)议和完全不一样。一直以来大明对辽东的态度很是鲜明,无论是最初的万历皇帝还是后来的天启皇帝或者崇祯皇帝,对于辽东的态度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打!

    收复辽东,平定建奴,这是朝廷上下的共同认识,不仅是皇帝这么想,就连大明文武官员包括百姓们也是这样的态度。所以哪怕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辽东战事连续恶化,大明非但没能解决建奴问题,甚至还被皇太极借蒙古攻进了大明京畿之地,更激起了大明君臣百姓的强硬态度。

    就算崇祯皇帝见情况不对劲,心中有意用和谈的方式稳住辽东局势,能让大明缓一口气,先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流寇问题。可崇祯皇帝自己却根本不敢提出议和的想法,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提出这个想法必然会被群臣攻击,非但做不成还会大丢脸面。

    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能“曲线救国”试图让下面的臣子替他提出议和的打算。可没想下面的臣子刚刚领会圣意提出议和,就被上下群臣骂了个狗血淋头,甚至还有不少大臣愤怒到了极点,指责对方所谓议和就是求降,堂堂大明中华帝国,怎么能屈服于区区建奴呢?大明绝对不能议和,谁谈论议和就是卖国!此举当诛!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的试探直接就碰了一鼻子的灰,为了安抚群情激奋的臣子们他急于甩锅,甚至把替自己提出议和的官员以意图投降的罪名给下狱后处死。之后再也不敢有半点议和的念头,就算打不过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弄的自己苦不堪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