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历史军事>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六十二章 病入膏肓(3/4)

第八百六十二章 病入膏肓(3/4)

徐弘基摆手就让他退下。等徐文爵走后,徐弘基凝神细想起来,越琢磨眉头皱的越紧,心中更是有些忐忑。

    这些年大明风云变幻,他虽在南京但也感受到许多变化。而且作为老牌勋贵,当代的魏国公,徐弘基如果没几把刷子哪里还能支撑起魏国公这样大的家业?

    别看徐弘基是一个南京守备,而且他这个守备其实根本不管实事,可实际上徐弘基非但不是一个草包,还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对外藏拙只是表象,毕竟作为大明的顶级勋贵,徐弘基如果摆出一副自己能力极强的模样,那么对他来说并非什么好事。

    而且南京不同京师,相比京师那边勋贵如云,南京的勋贵只有寥寥几家,而魏国公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家,魏国公府的一举一动盯着的人多了去了,他要是太聪明太能干,那么不光是南京城,就连京师那边也要有人坐不住了,这并非福而是祸啊!

    韬光养晦才是徐弘基的策略,这些年来他也是一直这么干的。原本他打算早早辞去南京守备的职务,安稳渡过这生命最后的几年,把爵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徐文爵。

    可当辞职被永明皇帝驳回,朱慎锥非但不同意他的辞职,还特意下旨安抚了徐弘基后,徐弘基就有些不安了,他一开始有些不明白朱慎锥的用意,仅仅出自于政治的敏锐感觉到心中不安,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弘基彻底明白过来了,尤其是当杜勋替代曹化淳担任镇守太监后又派张锡钧南下,徐弘基这才搞清楚朱慎锥究竟想干嘛了。

    如果徐弘基猜的没错的话,朱慎锥这是打算对南方动手了。毕竟朱慎锥登基已有些时日,而大明南方却一直和北方不同,虽名义上依旧是大明的国土,但实质上同中枢却是阳奉阴违,再加上南方文官集团和士绅的力量强大,大明中枢无法彻底掌控南方,这对于国家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自己是永明皇帝也不会坐视南方一直如此,尤其是现在皇位已经在手,北方和中原已基本平定的情况下,作为大明赋税重地的南方朝廷怎么可能一直放之任之呢?自然要出手解决。

    用杜勋取代曹化淳是第一步,现在让张锡钧南下以钦差的名义巡抚南直隶、浙江是第二步。虽然徐弘基还没搞明白朱慎锥后面究竟想怎么做,可老谋深算的他已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味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