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 这三文鱼是用萝卜做的?(2/9)
开始了化疗——拍板的是院内唯一的肿瘤学家韦纳,也是当地有名的明星医生。”
“于是,我查阅了这位医生的资料。”
苗有方认真的看着罗浩,渐渐沉浸在罗浩的“故事”之中。
“韦纳医生在入职圣彼得医院后,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癌症治疗中心的业务量,接诊人数从每天 12~13人,增加到了 35~40人,再到后来高达70人次。”
“而圣彼得医院坐落在一个只有3万人的小城市。”
“!!!”
“在咱们这儿,3万人连个县城人口都不到。小苗,你能想象到县城有人门诊量能道70人次么?”
苗有方明显怔住了,眼神中闪过一丝茫然。
罗浩立即意识到自己问错了问题——这个年轻人虽然机敏过人,但毕竟资历尚浅。
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医疗细节,比如门诊量背后折射的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又或是优质资源下沉到县级医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对苗有方而言都还太过遥远。
他本身就是个刚入门的学徒,虽然能精准地辨认出X光片上的每一个阴影,却还看不懂这片阴影背后牵连的整个医疗体系的脉络。
防火通道里一时安静下来。
苗有方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白大褂口袋里的听诊器。
罗浩看着他这副模样,忽然想起自己当年第一次参加全院会诊时的手足无措——有些阅历,终究需要时间去积累。
“这位医生在当地工作了24年,数千名癌症患者得到了救治。”
“当我查阅到这份资料的时候,就有一个疑问,当地是风水不好么?怎么癌症患病率这么高。”
“老师,难道说他是随便误诊?”苗有方问道。
“呵呵,在患者看来,韦纳医生不仅是救世主,还是治疗之路上一直陪伴鼓励自己的好朋友;我当时也有自己的苦恼——医生很少质疑彼此的工作,尤其是在这个领域里的权威。”
“但我还是给患者做了一遍全身检查,包括穿刺病理活检,最后笃定的告诉他,他没有癌症。”
“这个诊断,也得到了老板们的认可。”
“只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