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格格档> 都市言情> 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第1173章 折腾代表的是需要(3/6)

第1173章 折腾代表的是需要(3/6)


    “气死我了,懒得理你,去去去,看你的理论文章去,那个不矫情,那个不矫揉造作。”



    “呦呦呦,可以了啊,这些成语都会了啊。”



    “你以为。”



    “得嘞,李会长,您慢慢看,带着批判的眼光看。”



    李乐起身,摸到自己书桌,写写划划,噼里啪啦。



    回了燕京快俩月,眼瞅着研三就要开学,自己这毕业论文,还没怎么有着落。前些天惠庆给自己聊了聊,还是那个意思,农村。



    惠庆说,既然没有什么好的切入点,便看看前人的文章,看看有没受什么启发。先搞清楚历史的延续性,从建国前的开始。



    结果就是,李乐从图书馆里,借到了燕大社会学专业里,从25年到49年,一共24年间的一百多份关于建国前农村基层的调查报告和论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篇篇看过,一组长达十年的京西焦村的调查论文里的一段话,得了李乐的兴趣。



    “考实地研究之最高准则,须与研究地域之人民共生活,同起居,打成一片,无所畛别。求其次,亦必实地采访,局内观察,加以综合与分析......"



    “作者羁于校课,未能常川村间与村人朝夕相共。蝉圆几度,研究方法,可为同道告者凡三,一曰文件法,二曰访问法,三曰观察法.....文件、访问、观察三法,唇齿相依,并用兼施,无可偏废.....”



    这前辈是羁于校课,我是羁于马上生娃的孩儿她妈,大家差不多。便琢磨着不行借着这组调查报告的内容,续上这几十年里,有关于这个村子的内容。



    这个村子就在京西,过去算远的,现在一脚油门,个把小时就到,几不耽误在家照看婆姨,还能把毕业论文作了,再说,几十年的变迁过程,能写的东西不要太多。



    虽然有些取巧,可眼下,却是最合适的办法。



    主意打定,便和惠庆做了汇报,惠庆明显知道李乐的小心思,倒也不说破,只是点点头道,“我没意见,回头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