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蓄势(2/5)
售债券,不再只与皇庄田亩锚定,还跟少府所辖不少产业锚定相关,但更多的也有一个共识,已然在大明腹地传导下来。少府颁售的债券信誉极高,关键是真的保值啊。在过去颁售的一期期债券,别管规模有多大,别管当时的时局怎样,到期就兑付本金这件事,根本就没有一丝犹豫的。这也是朱由校一直强调的。涉及债券的,不管内帑压力多大,哪怕是挪用一部分专项银,也必须要足额足息的到期兑付。这关系到国朝信誉。新的币制想真正扎根,不是说把旧的钱法,制钱,钱局先后废除掉,让币制,新币,造币局逐步填补上,就能高枕无忧了。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那就是信誉。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校对待打击私铸,滥铸,别管是旧的制钱,亦或是新的龙币,态度都是一致的原因。因为宝钞这件事,经历朝的反复与泛滥,使得大明在某些方面的信誉,其实是被硬生生砍断一大截。毁掉容易。恢复却难。但别管是这有多难,朱由校都必须要做好,新的币制一旦能扎根下来,先在大明境内逐步推广,这每年的铸币税规模,就是一笔很庞大的存在。而在这过程中,大明在不断地对外渗透,在绝对坚挺的币制下,叫周遭的国度或势力都接受大明龙币,那又将是一笔很庞大的财源。当然。想要支撑此事做下去,大明就必须掌握丰富的金银矿,所以朱由校瞄准了南洋,与此同时,还有一处地方,被朱由校记在心里,那就是东倭!或许现在的大明,尚无法渗透进东倭吧,甚至是控制住东倭的一些地方。但别急啊。等到朝鲜这一虹吸区域,被大明吸吮的差不多,之后转向常态驻扎,那么围绕朝鲜的陆海军,一旦完成了改制,完成了整编,大明就将设法渗透进东倭去。“说这么多,至少到眼下,不管国库的情况怎样,内帑是能兜底的。”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南书房诸臣道。“要做的事,尤其是在推动,在加快的,朕的态度就一个,必须不打折扣的去扶持,这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钱的问题,南书房要做好规划,要做好分属,具体的筹措与周转,自有少府等有司去贯彻落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书房的职权增大了,朱由校当然知道,这样会带来一些隐患,可近些年要做的事实在太多,靠他一人根本兼顾不过来,他必须要下放一些权力,来叫身边的人掌控好全局,这样他才能更好的统筹。陈明遇、凌义渠这帮大